前唐后汉
我河婆在清末明初,风气正开,学风不盛,村中孩子,多就读私塾,我记得民国十多年时,溪角村中就有翠英斋、跃龙斋、步云寨等多座私塾,至民国二十年代,各村庄比较有名的私塾更多,榕树寮有“利用轩”、谢洞有“璜钓书院”、南山有“树文学校”、下滩八斗种有“保粹国文学校”、山下楼有“育英国文学校”等,造就不少人才。 这里记述一则塾师故事: 有村馆请一塾师,每逢七夕必设宴请老师。但今年七夕老师探知没有请宴,有点愤怒,因叫其学生并出对嘱学生对:“客舍凄凉,恰是今宵七夕。”学生不能对,以告其父。父知其意,笑曰:“我忘记了。”并代对曰:“寒斋寂寞,可移下月中秋。”至中秋又未请宴,老师又出对叫学生对:“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是挨不过。”学生又告知其父,父又笑曰:“我又忘了。”因对曰:“黄花如有约,重阳以后待何迟?”至重阳,仍寂然,师复出对云:“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其父看后笑曰:“老师你误矣,二杰是汉人,狄仁杰是唐人,师忘之乎?”师曰:“我实不忘,你前唐后汉,记得这么熟,何一饭而忘之乎?” 选自张肯堂《河婆文史拾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