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的揭西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揭西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揭西县棉湖镇湖东村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有锣鼓队、舞龙队、剧团和标旗队等文艺队伍,规模庞大,演艺水平也首屈一指。1984年中央电视台还专门录制该队舞龙实况,作为民间文化艺术精品,向国内和东南亚国家播出,赢得很高赞誉。此后因历史原因,许多原有的文化活动模式却一度沉寂。而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湖东村人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于是重拾该村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先后成立锣鼓队和舞龙队,并开展系列活动,成为湖东村两个亮丽的文化品牌。 1996年5月,由村文化能人倡导,在村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成立湖东村锣鼓队。第一批参加锣鼓队队员有70多人,年龄是7至16岁的青少年。担任乐器弹奏的黄松辉老师,对十多年前组队的情形至今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当时学习种类有:击鼓乐、唢呐、笛子、扬琴、琵琶、二胡等乐器,由于学员年龄较小,加上时值盛夏,给学习带来困难。”蔡瑞芬退休前是揭西县潮剧团演奏员,在谈起学员的学习状况时她感慨地说:“每当看到这些学员,就好像看到我年少的自己,在要求学习的同时,他们更需要鼓励和引导。”就是在众多老师的悉心指导、家长的支持、学员们的努力下,仅短短七十天里,速成打造了弦乐锣鼓队。此后,又有大批的青少年和村的音乐爱好者陆续加入,目前已有队员180人,最大年龄近80岁,最小6岁。锣鼓队活动顾问之一的黄敏深有体会地说:“锣鼓队组成后定期逢周五、六晚上集中学习,众人陶醉在丝竹弦乐声中,场面十分动人。”今年30多岁的黄绍兴,其父亲黄惠谦是潮州音乐的多面手,曾是锣鼓队前任社长,黄绍兴受父亲的熏陶,从小学会了司鼓、唢呐等乐器演奏,目前他不仅担任锣鼓队社长,还是音乐指导老师,在他鼓励下其儿子也参加了锣鼓队。今年60多岁黄贤娇,青年时代是村剧团小有名气的花旦,有表演功底,她负责每次出演时的服装整理和化妆。 黄海平是锣鼓队负责人之一,他告诉记者:“活动经费常年由村委会拨款,每次大型活动从经济上还得到乡贤和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村委领导也经常到现场亲临指导。”看到开展得红红火火的文艺活动,村书记黄树忠深有感触地说:“湖东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了游龙赛会的风俗,相传至今仍为群众所喜爱,弘扬和继承民间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职责。” 15年来,参加锣鼓队的青少年每人至少学会二种以上的乐器吹奏,学员们也因为音乐,自觉远离和杜绝赌博、网恋、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2007年省电视台对该村锣鼓队做了专题报道。 舞龙在湖东村也是一项主打项目,早在上个世纪初,该村就有黄德正、黄荣钦、黄盛通等“扎龙”老艺人。后来,黄德正还把浮雕艺术改用竹架和布面制作,1930年他又独创一条几丈长的巨龙作品,至今成为美谈。据村史记载:在1949年全潮汕解放大会上就有该村舞龙队精彩的表演,1958年还参加揭阳广场舞龙大赛荣获第一名。 在采访中,记者见到了老艺人黄盛通之子黄松江,他今年60多岁,从事室内装修,喜欢根雕艺术和盆景创作,在家里还珍藏了三十多年前他亲手制作的第一件“龙头”作品。授父亲真传,他早已是一个远近闻名“扎龙”好手。黄松江说:“制作龙头、龙身、龙尾材料是用特制的彩纸和竹,然后多节连串而成,工序较为复杂。随着新时期的发展,人们追求的是更生动、更现象和美观的造型,所以在工艺上要多下点功夫。”从舞龙(景龙、火龙)表演方式中,人们通过走、跑、跳、翻、滚、转体等步法,体现出龙神、韵、音、美的姿态,将龙舞得静则睡态可掬,动则活灵活现,雄浑豪壮、栩栩如生。此外在龙头、龙口、龙身、龙尾配置电光、烟火等光效,夜间舞动时喷射万千火花、火束,使场面光怪陆离,别有一番光景,美不胜收。 近年来,该村举办的标旗巡游活动从原有的项目,增加“小童戏鹅”、“武松打虎”、“击鼓抗金”等活动景屏展示,使民间艺术不断丰富充实。每次巡游系列活动共800多人排阵,队伍中有祖孙四代、妯娌叔侄、兄妹姐弟,参与程度可谓是“全村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值得一提的是,此项文化系列活动的总策划黄壁贤,系一家公司在职的经理,具有相当强的组织能力,工作之余他经常回到本村与各队负责人商讨有关技艺训练和人员调配等问题。他说:“作为湖东村人,我们感谢祖辈留下的文化瑰宝,庆幸党的富民政策给村民带来幸福欢乐的生活,因而要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正是有了这一认识,才使湖东村的民间艺术焕发出耀眼的光芒。1999年参加市庆祝建国50周年文艺游行, 2007年被揭西县评为乡村潮乐民间历史文化传统遗产单位,2009、2010年该村连续二年被市、县授予“文明村”的光荣称号。 目前,该村正在筹划明年元宵节期间,举办锣鼓、舞龙、标旗、景屏等大型系列文艺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