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的揭西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揭西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liucheng-211 于 2013-8-14 18:08 编辑
济襄桥情缘 □ 刘俊合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故乡河婆,喜讯连连。倍受家乡父老乡亲关注的济襄桥正式竣工了,并定于9月4日隆重举行竣工通车典礼。趁周末双休,我和妻连忙赶回故乡,为的就是一睹济襄桥新的风采。多少年来,每当提起她,我心中便荡漾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快意。忽远忽近,一丝丝、一缕缕,时时涌上眼底心头,挥之不去,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因为济襄桥承载着我童年时的梦幻,青春的惆怅,思乡的愁绪,游子的感伤。她见证了我青春岁月的爱情和人生奋斗成长的足迹,就像一条扯拽不断的生命的脐带,紧紧地把我绕着圈着。 犹记得我第一次看见济襄桥的情景,那时我七岁,从老家良田公社桐树坪村跟随伯母来坪上公社尖田尾村探亲。原本打算到良田公社政府所在地搭乘班车,不料那天班车停开,最后只能徒步前行了。路上伯母不断鼓励我:“只要看见济襄桥就快到亲戚家了,桥头有家饮食店,到了买点心你吃”。受此诱惑,加上第一次走出山村满眼所见的新奇,我终于坚持步行60多里路看到了济襄桥。惊叹桥的高大雄伟,不明白栏杆为什么要修得那么高?伯母在桥头饮食店给我买了一碗用鱼露作调料的汤河粉,当时觉得这就是天下最好的美食。幻想以后能住这里天天吃这样的汤河粉那该多好啊!及至后来我走南闯北,吃过星级饭店的山珍海味,都觉得没有那碗汤河粉好吃。那记忆中的滋味亘古悠长,无可比拟。 后来我到县城读书,寄宿在学校,与济襄桥亲近的机会就更多了。那时天空高远,岁月悠长。慢慢地就变了节奏,急促的一拍抢过一拍。因此那段生活是我至今仍憧憬向往的,这条河和这座桥带给了我无尽的欢乐。当时家庭条件艰苦,肚里没多少油水,放学后就约上几位同学到桥下深潭垂钓小鱼改善伙食。深秋时节,桥上桥下的河面上,随手放下一排鱼网,便能捞取起属于我们的河鲜鱼趣。经年累月,小河拍打着桥墩,好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感觉。每当晨曦初露,河和桥也苏醒了,静静的注视着在两岸边田间劳作的人们。太阳慢慢从天际升起又缓缓在天际滑落,河和桥笼罩在夕阳的余晖里,一个个疲惫的身影印在桥上、映在河里,走向那一座座烟囱冒烟的瓦屋。星星出来了,月儿渐渐明了,人们在河水中洗去了一天的汗腥和疲劳后,便聚在桥头聊天。谈庄稼的收成,谈河婆六约流传千年的民间故事,谈三山国王的神话传说…… 一些见闻,一些信息,一些家长里短的嬉笑怒骂,就从这里蔓延开去。海阔天空,那份闲适,如僧人说禅,似云外天仙。多少个雨夕霜晨,我常常伫立桥头,痴痴俯看滚滚河水,呆呆仰望巍巍的山峰。瓦屋,田野,沙滩,岸柳,还有那朝霞中的鸣鸡,暮霭里的吠犬,熙熙攘攘往来的人群,绘成桥边独有的一幅素描,挂在心屏上,也用以装饰我空旷的脑际。 桥的故事很多,桥的记忆很深。临近毕业那年,也是在这桥上,我邂逅到我现在的妻子。我俩常在这桥下约会,海誓山盟,私定终身。因她家庭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比我家优越,因此我俩的婚事遭到她家及族人的反对,年少轻狂的我曾让济襄桥作证:我一定要出人头地回来娶她。后来,高考落榜后我怀着一颗驿动的心,决定外出打工。女朋友送我到县城搭第二天早上的班车到深圳。那天晚上,我和女朋友再一次来到济襄桥下相拥。女朋友的小手在我的胸前和背上划呀划,像透过她的手指在我身上雕刻些什么。女朋友说:“相思欲寄无从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我密密加圈,你需密密知侬意,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整圈儿是团圆。破圈儿是别离。还有那说不尽的相思,把一路圈儿圈到底。”那一晚,她把这首清代梁绍壬的圈儿词刻在了我的心里,圆圆的,深深沉沉。 就这样,我带着女朋友的祝福和牵挂来到深圳特区。乞丐般背着提包四处推销自己的日子是刻骨铭心的。那段日子,我受尽了白眼、呵斥以及讥笑,痛苦和饥饿袭击着我,我看不见一点希望慰藉灵魂的绿洲。正想打退堂鼓时,真感谢女朋友放在我口袋里的那张照片。就是那张她站在济襄桥头如花笑魇的相片,烙铁触肉般地惊醒了我几乎泯灭的信心。要知道,女朋友还在等我混出模样回去娶她呢,在她的微笑里,包含着多少期盼、等待和祝愿啊!半个月后,在罗湖区一家港资企业终于为我打开了那扇铝合金的电动伸缩门。从此我开始了艰辛的追求,身后的每一个脚窝里都蓄满了只有我自已才能品得出的咸涩的血汗。从仓管,组长做到主管,我创下了该公司一年内个人职位连升三级的记录,第二年如愿将女朋友娶进家门。 第三年的初夏,妻也来到了我的身边。因为她有一手做糖水的好手艺。我们便倾其所有,买了设备,租了店铺,准备大干一番。然而我们全力制造的小船刚出海不久,便被风浪打了个粉碎,乃至血本无归,一身狼狈,甚至结不了房租。在我们不断的挣扎中,妻日渐消瘦,红润美丽的脸庞变得衰老而苍白。中秋节前的晚上,我无奈地将妻送回老家。在县城等班车的时候,我和妻再一次来到济襄桥下,刚坐下,妻连忙从包里拿出个桔子说:“来,先剥个桔子吃。”“怎么买这么青的桔子?”我看着那青青的桔子,那么小,一定苦涩。“路上捡的,又不脏,想着让你吃一点儿。”望着妻因为缺乏营养而苍白的面庞,我的眼晴不禁湿润了。恍惚间那桔子似一轮天上明月,圆润而明亮。而我却将那块晒干了的桔子皮,宝贝似地珍藏着,像宝贝着彼此的心灵,像呵护着对方深深的爱。 以后的日子里,只要我踏上故乡这方土地,便一定会在济襄桥驻足,然后习惯坐在桥头小饭店临河一桌,叫来一碗牛腩汤河粉和一壶绿茶,任岁月的风吹拂在脸上,倚靠在窗台上阅读济襄桥,阅读昨天。曾记起桥下垂钓嬉戏的寂寥少年,在前尘旧事中,渴望拾回那年那月那时遗落的脚印,以及桥下妻嫣然绽放的笑语。 天道酬勤,天道也怜苦。随着我夫妻俩不懈的努力,经济条件慢慢好了起来。我和妻又在离济襄桥不远处买了房子,把家从山村迁到县城。闲暇时我夫妻俩经常一起到桥上散步,共同回忆走过的艰辛人生路,感叹曾经的失落和酸楚,分享有过的收获和喜悦,共勉珍惜眼前所有,享受生活,感受幸福。思绪总是飞得很远,不由生发出无限的感慨。岁月无情地在济襄桥身上刻下斑斑印迹,已显出沧桑老态。然而,岁月无情,桥却有情,屹立在风雨中不变的是她那份坚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那看似脆弱却又坚强的躯体担负着永恒的使命,无怨无悔,这便是她永远的守候。至此我明白:这桥不光是连接了河的两岸,更连起了父老乡亲和外出游子的心。济襄桥是树,一棵植根于故乡土地的榕树。是她牢牢栓系我飘泊于生活之海的行舟,迎我回归,也送我于陌路长途。在我熙攘于市井,感喟世路的坎坷和人情冷暖时,是她投下一片绿荫,一抹清凉,慰藉我疲惫的心灵。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回眸张望,转身已是经年。孩子们也相继走过济襄桥,走出校门,踏进大学殿堂。生活的平凡使我对文字发生了兴趣,学会运用文字去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以透明的心灵去书写喜怒哀乐。劳作之余就铺开一沓稿纸,我在方格土地上辛勤的耕作,在文学的道路上蹒跚学步,寂寞中守一方天地,方格里同样有一个宁静欢快的境界……此后离故乡越走越远,回望来时的路,我觉得是济襄桥给我们造就了奋进的勇气和力量。家乡一个又一个年轻人踏过她坚实的躯体走了出去,用汗水和智慧营造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空,她那沧桑的容颜里也写满了欣慰的笑意。 只是谁也没有料到,2008年7月那场粤东地区特大暴雨引发山洪的冲击,致使济襄桥变为危桥。但我坚信,也许岁月的风霜会将桥吞噬,也许暴发的山洪水会将桥击溃,然而济襄桥永远不会倒塌。因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也和我一样对济襄桥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尤其在旅居外地的揭西籍乡亲心中,济襄桥更是维系他们与故乡的纽带,是他们的根。她充满了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凝聚了海内外游子对故土的眷念,对家乡的深情,她用顽强的信念执着地托起了思乡人的归乡路。我深知,乡亲们从来都把修桥补路当作善事来做,认为每一个人在一生中做几件修桥补路的事是最大的积德,因此,故乡再穷,山间人走牛踏的路不会因为江河的阻挡断掉。果然,去年冬朋友打电话告诉我,通过济襄公后裔们多方努力,家乡父老见仁自任,慷慨解囊;旅外乡亲赤子情深,踊跃捐资,济襄桥已动工修建了,如今一座完全按旧模样扩宽新修的济襄桥又重新屹立在我的眼前,还在桥东新建了济襄亭、桥西修建了水泥路。尤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当年大桥建成,一名在国民政府任要职的乡亲得知此事后,专门邀请了国民党元老、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题写桥名,后来这“济襄桥”三个雄浑有力的大字便塑挂在大桥正中,成为河婆乡亲的骄傲。甚至周围十里八乡稍有文化的人,经过大桥时都会驻足欣赏于老书法墨宝。如今,济襄公后裔经多方努力辗转请到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为桥东“济襄亭”题写亭名,众所周知,将军年迈一般已不再为人题字,全国多少地方多少人求之而不得,但当他知道济襄桥的历史渊源后便一口应允欣然命笔。置身亭前,便有一种优雅美丽、神圣庄严的感觉。这国共两党高官显要的题字,一文一武、一桥一亭,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家乡山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9 月4日这一天风和日丽,霞光万道。彩旗、红绸和汽球织满了天空,欢乐和幸福洋溢在故乡人的心间。济襄亭前搭建起庆典会场,从会场向四周观望,人头攒动、到处是欢乐的海洋。张武展将军特地从北京赶回出席剪彩仪式,中午在溪角村午宴上,将军找到当年和他一同演过歌剧的原揭西县文联主席、县政协副主席刘天干先生,两人在祝酒致辞中告诉大家:60年前,他俩就是在这个村演完《白毛女》歌剧后踏上革命征途的! 如今时光流逝一个甲子,战友又在故乡喜相逄,历史不会忘记,家乡人民不会忘记这一无比幸福的历史时刻。将军像一条游向故乡的鲤鱼,被河流牵着,游走在村庄那些现代化的楼房和夹杂着的老房子之间,踏入这片土地,仿佛一下子接到地气和水汽,显得格外地活泼。他恨不得立即找来纸笔,写一首《浣溪沙》或者《蝶恋花》,用那最优美的词句,一吐对故乡的思念…… 天上云卷云舒,地下蚂蚁上树。世事静远,父母在,不远游。农业文明的传统人伦孝道,对今天的家乡人而言,已经很难做到这一点了。大家都是蒲公英,离开了土地的束缚,而随着整个国家社会的发展进程激荡飘零,追逐各自的幸福与梦想。然而,悠悠浮云有雨滴将其与土地联系,摇摇欲落的枯叶终有一日要归根,飞倦的鸟儿用翅膀乘着风回到温暖的巢,莘莘游子因为故乡的济襄桥,而永不觉孤独无靠。“累了吧!就在我背上休息一下吧!还要启程吗?那让我来送你一程。”故乡的济襄桥总是哼唱着《游子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诉说着这句话。无论游子浪迹在天涯,或是海角,归乡的脚步因故乡的济襄桥永不间歇。我漫步在桥上,看着人潮涌动,车水马龙的景象,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妻建议我俩在桥上来张合照,要让幸福生活和焕发青春的济襄桥永远定格在记忆里! 从老家出来,我将照片放大装裱悬挂在我的书房里。今夜月华如霜,当我手托水杯透过高楼的玻璃眺望星空时,皓月皎皎,光辉依旧,而心情却已非昨,说不清是怅惆还是怀恋。也许,我们离济襄桥越来越远。可是,思乡的情思却越来越浓,并应着岁月的歌谣,谱成了一首首叩人心扉的乐章。往事不都如烟,也没随风飘远,因为有了这段岁月的浸润,有了这些最为真实的过往,注定要在我的内心深处留置一块温润而柔软的地方,永远保存着鲜活不朽的记忆。无论时光如何流逝,济襄桥这份情缘也会无限地向远方伸延,永远、永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