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的揭西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揭西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国群故事会】记崔玉青老兵
飞雪
2013年4月的时候,那时候我刚到沧州。在我没到河北以前,河北的老兵基本上不为人所知。刚开始的时候,没有老兵信息,出去找,也无从找起。当地话完全听不懂。我记不大清是4月还是5月联系了龙越,然后龙越给了我河北黄埔老兵受资助的名单。当时是9位,整个河北省!之前龙越资助的名单里在沧州两位是很困难的,一位离市区不远。可是联系的时候,老人已经去世了,沧州地区总共三个名单,还有两位,其中还有一位困难的。
大概是5月的时候,计划去探访这两位黄埔老兵。之前,通过qq群加入了河北群。在群里想叫当地的一起去,因为我自己不认识路再加上听不懂沧州话,然后我开始一个一个联系,最后的结果是群里一个人也没联系到,还是我对象和我一起去的。
我们先去寻访的是宋茂田老人,可惜第一次去的时候老人不在家,96岁的高龄去村里遛弯了……由于两位老人是在沧州下属的黄骅市。一个在东,一个在西,我们没有等到宋老回来,就出发去下一家。对于黄骅市,我和我对象都不是很熟悉,就在汽车站租了一辆车去崔玉青崔老家。在车上和司机说了我们要做的事,司机还挺感动,只是钱一分也没少收,这是第一次打车80元。
司机对路也不是很熟,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崔老村里。向村里人打听崔玉青老人家在哪儿住的时候,村民告诉我们,老人90岁的时候还在给村里送报纸,一个月300多块用来补贴家用。而当时,老人已经93岁了。村民还说,老人已经不方便下地了。眼见为实,我们还是得尽快找到老人家里。
到达崔老家的时候,当时看院墙还可以。但是一进院子能看到衰败的迹象,靠近路边的院墙是好的,另一边基本没有。进屋以后,老人在炕边坐着,奶奶在炕的另一头躺着,屋内通风不是很好,采光也不是很好,有一股味。我们和老人交流的时候,爷爷耳背,使劲耳朵边吼,勉强可以听的清。可是老人不愿和我们说一些事情,只是一个劲的感谢,感谢政府,感谢党。我们也没有说破,让老人错误的认为吧……一开始老人对抗日英雄好像不是很感兴趣,但后来把东山居士写的“抗日英雄”和“亲爱精诚”送给老人的时候,看到“亲爱精诚”的时候,老人脱口而出—校训!由此我们开始问爷爷一些黄埔的事情,老人是黄埔16期西安分校,在校学的是炮科,毕业以后分到55军(番号我想不起来了)在黄河一带和日军对峙,大的战役老人没有参加过,和日军的摩檫倒是不少,经常是半夜用炮轰对面的日军,老人的右胳膊受过伤,是畸形的。我第一次问老人,什么时候受的伤?怎么受的伤?老人说是和日本人打的时候。我第二次再去的时候问老人什么时候受的伤?老人说是淮海战役……我对象在和老人闲聊的时候,我发现老人的眼睛特别亮,特别有神采,比我们的眼睛要亮得多。老人眼睛里有泪水,我们送给老人勋章的时候,我对象说国家对不起你们。老人的眼泪流下来了,老人只是一味的在感谢。感谢政府,感谢党……
崔玉青老两口基本没有任何收入,老两口两个人三个月加起来有950元的低保,没有子女。在后来一次一次的探访中,从老人侄子处我们得知老人没有子女的真相。崔爷爷和奶奶刚结婚几天,崔老就因为抗日上了战场,奶奶是河南郑州人,这一走就是几年,直到内战结束才回来。中间回家的时间没有超过一个月,战争结束后,考虑要个孩子,但是接下来的各种运动,生一个不现实,领养一个怕孩子受牵连。老人的工作开始在黄骅市里做会计,因为运动,去镇上,再去村里……到最后一分钱也没有。上次去看爷爷的时候,问他要不要去养老院,爷爷说不去,我还能动。可是老人已经很难再下床了,我们去的时候屋里都有尿的味道,平时的生活起居是由近70岁的侄子照顾。
戴帽子是今年过了元宵节去看他的时候拍的。 爷爷年轻时候很帅,老人侄子说,当时有银行行长的女儿看上爷爷,后来爷爷还是选择和奶奶在一起。现在再去看老人,不会再说感谢政府,感谢党了。会说你们辛苦了,大老远的过来看我们。奶奶拉着手不停的说着感谢我们的话,声音是哽咽的……很多次,被奶奶拉着手想哭,但是没敢在老人跟前哭出来……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cngalb 版权属原作者及【中国关爱抗战老兵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