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的揭西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揭西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河田镇内洞村是个行政村,地处陆河县城北部的螺河西岸。全村人口2500多,除小部分是罗姓和陈姓外,其余大部分都是黎姓。
内洞人非常勤劳和聪明智慧。以前,他们为了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大力发展手工业,其中打(编织)草鞋最为著名。
内洞人打草鞋历史悠久。据说,远在其祖先从外地迁至内洞时,就已会干这行了,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打草鞋用的材料是黄麻、禾秆、橡胶皮和破布等。具体构造和制作方法是:先把黄麻和禾秆喷上水,然后用树锤子锤软。接着把黄麻扭成小绳,系在事先切好对折着的小块橡胶皮的孔中,共有四条做纲。打草鞋的工人腰上绑着一条带子,然后把鞋头系在腰带上,把所有的绳纲分别穿过一条方形的木棒的四个小孔,最后把绳纲的另一端系在一条固定的木棍上。造鞋时把禾秆扭成小绳子横着向绳纲按上下上下的顺序穿过。几个来回后,便用那块方形的木棒推紧。禾秆绳边穿边扭,织到鞋跟时就用碎布条代替禾秆,这样的鞋穿起来非常舒服。每只鞋打好后还要扭两条鞋索(带)。整个制作过程跟编织草席和畚箕相似。
草鞋经久耐用。它既坚硬又柔软,具有耐磨耐高温不打滑的优点。一双草鞋一般可穿半年或一年以上。从前,人们割柴、做工、挑担、推车、殡葬时抬棺材等都要穿上草鞋,这样就能保护脚的安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穿的就是这种草鞋。它对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和工农业生产起过巨大的作用。
在陆河只有内洞人和共联下圳坝人才会打草鞋。昔日,内洞几乎家家户户都干这行,都是家庭作坊。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河田圩的圩日,不管是“逢一逢六”还是“三六九”,一条街卖草鞋的都是内洞人。当时,商人还到内洞收购草鞋,远销到东海、揭西、五华、紫金和海丰等地。
草鞋价格低廉。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一双草鞋卖2至3角;七十年代卖1元5角左右;八十年代卖3元左右,这在当时对于穷困农民来说可不是小数目。干这一行真是一条改善生活的好门路。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内洞草鞋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它是内洞人民,也是陆河人民的一大文化和物质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