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的揭西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揭西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相传三国时,刘备领兵驻扎江南,时正酷暑,将士们不服水土,壹个个又吐又泻,军营皆成了病房。这可急煞了刘备,到处求医寻药及不济事。有客家咾嘙嘙闻如此事,大发善心,走家串户动员众客家乡亲动用“擂茶三宝”,制成大量擂茶,使刘备的将士们饮后病情大减。客家擂茶从此更是盛名远播。 在祖国博大精湛的茶艺中,擂茶是壹枝独秀的奇葩。 这壹习俗壹般只在客家人中存在。作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壹个陶制的擂钵,抓壹把绿茶放入钵内,握壹根半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转。 边擂边不断地给擂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香草、黄花、香树 叶、牵藤草等)。待钵中的东西便捣成碎泥,茶便擂恏了。然后,用 壹把捞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壹时满堂飘香。品擂茶,其味格外浓郁、绵长……据说擂茶有解毒的功效,既可作食用, 又可作药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饥。又壹说,擂茶源于中原,盛于长江中下游,至今仍流传于闽、粤、赣客家居住区。
客家人热情,多以擂茶待客。待客擂茶分荤素两种。招待吃素的客人饮用,加花生、豇豆或黄豆、糯米、海带、地瓜粉条、粳米粉干、凉菜等;招待吃荤的人饮用,则加炒恏的肉丝或小肠、甜笋、香菇丝、煎豆腐、粉丝、香葱等配料。
客家在南迁途程中,千里迢迢,跋山涉水,餐风饮露,历尽千辛万苦,到了客居地又需要白手起家,逐渐养成壹种坚韧耐劳、向外发展、敢于冒险的品格。正是这种品格,给了客家人不知疲倦地寻找新 天地的原动力。擂茶的品格与客家精神不是有某些相通之处么?擂茶,取之于山野,烹之于征途,映日月星辰,染风霜雨雪;品之,呈优雅闲适之情,增粗犷豪迈之概。它是客家的瑰宝,是跋涉者的“源泉”……每壹种饮食文化,无不是生活哲学的壹种诗化,壹种启迪。
关于这里擂茶,民间还有一个故事 距今六百多年以前,明太祖洪武年间,小小的南关城住着中原迁来的倪陶等杂姓汉人。后来,由于一场残酷的战争,这座小小的南关城被荡为废墟,满目荒凉。
一年夏天,有一个身穿粗布大襟衫、头梳髻鬃、年交六十花甲的老太婆,在南关城门废墟上搭起了一座简陋的茅寮。虽是妇道人家,干起活计来,动作麻利。只见他 调好了稀泥,立即搬砖砌灶台,弄得浑身尘土,满头大汗。她,就是彭守章的老伴--何婆。何婆姓何,性格乐观,爱说爱笑,为人慈善。他知道,南关城是陆丰、 五华、揭阳、普宁各地百姓来往的交通要道。远道而来的人打从这儿经过时,都已中午时分,饿的面青青,肚子里咕咕叫,年老体弱,更是劳累、干渴的直瞪眼。何 婆看见了,实在不忍心!她想:何不卖点什么的,方便来往百性呢?因此,她把这个打算跟丈夫彭守章一商量,立即得到了赞同,就呼呼隆隆的建起了这间小食店。
老太婆独个办起小食店,新闻长了翅膀,飞遍了三乡六里。是卖鱼卖肉,还是卖餜条好奇的人,伸长脖子来探个究竟。老太婆淘好了白米,划根火柴,生火炆饭隔一 会儿,又擎起了一根有锄头柄粗大的,用冬瓜瓢树做成的【擂茶棍】,西西嗖嗖地把陶缽里的茶叶、花生、油麻、苦棘心等东西擂成浆末。然后,把先炒好的虾米、 萝卜干、青菜和白花生米饭往陶缽里倒,在泡上开水,一搅匀就卖了起来。嗨!原来,她卖的是香喷喷的客家擂茶。
过路的人来了。发现路口办起熟食店, 好不喜欢!客家人喜欢吃,潮州人试试吃,都往茅寮里钻。他们香香甜甜吃了好几碗,既饱肚子,又消渴解暑,吃饱喝足了,嘴巴一抹,问要多少钱;老太婆说: 【两个铜钱。】嗨!这么便宜!你热了,她给你选用麦秆编制的扇子;你要聊天,她就大大方方地陪你讲上一阵子,笑声琅琅,海阔天空,无所不谈。每天,不管是 烈日当空,还是刮风下雨,何婆都笑迎四方来客。从此,本地人,外地人,他们都知道南关城废墟上;有一个心如一团火,童叟无欺的好老太婆。日子久了,交往多 了,人们就对她产生了感情,只要三、五日不见就想念的很。
人们相邀:【来啊!到何婆那走走吧!】渐渐地,聚集的人多起来了,他们带来了各地的物产,自然而 然的做起了买卖,起初,像个乡间的临时墟,后来,金银器皿、糖果布匹、山珍海味样样齐全,只要天下有的东西,都在茶寮周围摆得五彩缤纷,琳琅满目,成了个 繁华的闹市。有时候,人家见邻居买到了一件中意的物品时,就往往大声大喉问地问:【喂!你在哪里买的?】回答说:【何婆那边】。【何婆】后面总带着【那 边】这条尾巴,很不利索。腹中有点墨水的人认为,市场嘛,应该有个美丽动听的地名,叫起来也顺口些。也说不清是那一位有新人,他看见南关城旁边有条美丽的 大河自良田山区奔流而下,认定江河的河比姓何的何有文彩,且都同音,保留一个婆字,也可以对那个好心的老太婆做个纪念。就这样,河婆这个名字,就像有了生 命一样,一直活在人们心里,一个朝代接着一个朝代地传到了今天。
(此故事流传于梅、潮汕一带)--原载《木棉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