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西在线网--揭西论坛社区,历史,旅游,特产,风土人情,谈婚论嫁,聊天交友
标题:
揭西民间故事之—宋帝帚南逃粤东五经富的传说
[打印本页]
作者:
形影如云
时间:
2014-7-21 08:29
标题:
揭西民间故事之—宋帝帚南逃粤东五经富的传说
(一)龙颈石
相传宋帝昺被元兵追赶至今揭西县五经富—带,太傅张世杰,丞相陆秀夫见此地水绕山环,风光如画,下马询问一长者,得知这里附近有龙江、龙颈、龙身、龙尾等地,异常欢喜,连声称道:“山水均以龙为名,龙即天子,是好兆头。”遂决定建都于此,以辅助幼主,收复江山。消息传开,三军振奋,百姓欢腾,纷纷上山打石,助皇上建造京城。山大神和土地神也为之感动,日夜协助搬石不止,年仅七岁的赵昺,见百十座山峦的大石,纷纷向坡头村移来,嘻笑着说:“石头无人扛,自己会走来,奇哉!妙哉!”山神和土地神听后,搬得更加卖力,宋帝昺看了许久,觉得十分有趣,便随口说声“停”。众神以为是圣旨,便立即停下,石头不再移动了。结果京城没有建成,却在坡头村龙颈这地方留下千万块奇岩异石,人们至今叫它“龙颈石”。
(二)火烧鲫
宋帝昺在五经富安营后,士兵们纷纷下龙江捕鱼,并送许多给小皇帝增加美味。待鱼煎至半熟,君臣正待美餐一顿时,探卒急报:“元兵登上猴广岽,正杀向这儿来了!”张世杰、陆秀夫下令速向龙颈山撤退,幼帝眼看这顿鱼吃不成,又不愿让元兵吃,随叫士兵把鱼倒到江里让它再活,谁知这些半边焦赤的鱼,见了江水忽然都活了过来,在水里游翔,只是已变成一面白,一面赤,从此潮汕江河多了这种“火烧鲫”。
(三)“厉鬼碑”和“张睦渡”
张世杰护幼主先行,陆秀夫殿后御敌,在龙颈山口与元兵血战一场,双方都死了许多将士,战争过后,当地民众收拾战场,看到宋、元兵将死尸堆在一块,难分清楚,情景可怕,因此开一口大坟葬在一处。村里的老秀才把它命名为“厉鬼”坟,近有山泉一口,因立“厉魁”碑于此。为抗元斗争的见证。(注:“厉鬼”即“恶鬼” 也)
宋帝昺一行退至“亡魂岭”下陡壁边,前面断壁层峦,后面追兵逼近。幸好时近黄昏,元兵暂停追击,张陆两将,即命士兵,星夜砍竹作筏,载幼主兵将渡过山溪,逃进深山密林,后人即称这里为”张、陆渡”。
清嘉应州进士邱玖华,游览古战场及宋帝昺汲饮过的石古井时,作过《过张陆渡宋帝井怀古》诗:
谁使神州遭陆沉?空馀荒井尚深深。
石泉幽咽忠臣泪,野露寒沾帝子襟。
万里山河萍破碎,百年家国雨零淋。
西湖蟋蚌人何在? 洋水浑流直到今。
1955年建龙颈水库时,张陆渡和宋帝井已淹水底,史志记载和当地口牌犹存。
(四)蝴蜞石
宋将拥着幼主逃避元兵追赶,历尽艰辛,走到崎峰耸立的大北山,前有急流直下山溪,上有秤钩潭,下有龙潭腔,在此千钧一发之际,忽见一条数十丈长的奇石,像条大蝴蜞(蚂蝗)一样自山顶向下延伸到溪边。据传这是当地山神欲为幼主塔架逃走。宋帝昺见状大惊喊道:“这是什么大虫向我们扑来,我怕,我不要它。”石头立即停止移动。至今该石仍然斜卧在山溪边,后人称它“蝴蜞石”。
(五)瓢河寨
张世杰等不见“蝴蜞石”再向前移动,无法逃过去,只得命令士兵砍树架桥。但因溪底全是花冈岩石,无法打桩。士兵们纷纷跳下河去,在急流中用手高托木板,成为“人造桥”,让幼主和随从通过,但因山溪水急,不少兵士被急流冲走,卷进龙潭硿被淹死 当地人民称这山溪为“瓢河”,后来逐渐聚居为村寨,即现在的“瓢河寨”。
(六)钩髻崠
宋帝昺过了瓢河,由军士背着攀登良田山、那里山高林密,荆棘丛生,忽然皇帝所戴的帽子被树枝钩住,幼帝失声叫喊:“哎哟!我的帽子呀!这是什么地方?这么难走?”张世杰走上前去从树枝中把皇冠取下给他戴上,并随口说:“这里叫钩髻崠吧!”至今人们都叫这里为“钩髻崠”。
(七)天子壁
过了“钩髻崠”,军士仍背着幼主继续爬行山路,因疲乏过度而被摔倒,掉在良田河畔悬崖间,可怜小皇帝被一丛山柑树托住,陆秀夫急忙下崖抱起幼主。宋帝昺痛惜自己穿的龙袍被山柑树扯破,又喊到:“这是什么树,也想穿我的龙袍呀!”后人把宋帝昺摔倒的地方叫做“天子壁”。
作者:
xixihaha
时间:
2014-7-21 11:17
作者:
氧气是你
时间:
2014-7-21 11:17
作者:
河婆人
时间:
2014-7-21 11:17
作者:
心乱如麻。
时间:
2014-7-21 11:17
作者:
路过揭西
时间:
2014-7-21 11:18
作者:
氧气是你
时间:
2014-7-21 11:18
欢迎光临 揭西在线网--揭西论坛社区,历史,旅游,特产,风土人情,谈婚论嫁,聊天交友 (http://www.663j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