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西在线网--揭西论坛社区,历史,旅游,特产,风土人情,谈婚论嫁,聊天交友

标题: 揭西“清德祖祠”:突破封建礼俗 [打印本页]

作者: 乡里人家    时间: 2017-4-27 20:04
标题: 揭西“清德祖祠”:突破封建礼俗

作者: 乡里人家    时间: 2017-4-27 20:05
  清德祖祠是建于民国时期的婆祠。

作者: 乡里人家    时间: 2017-4-27 20:05
  清德祖祠整座照壁类似门厅的一座前墙及屋顶,颇为独特。  婆祠“清德祖祠”(“兆兰堂”)位于揭西县凤江镇凤湖村,建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坐北朝南,为两进夹一庭(不带火巷)格局,是该村杨氏第十五世杨昌舜(1784~1856)的侍妾(当地俗称“花仔”)清德林氏的专祠,是潮汕地区建造时间较晚的一座女祠(婆祠),也是一座照壁形制独特的传统祠堂。  祠堂前面为方形宽敞的阳埕,外侧立一长度与祠堂面阔齐宽(三间过)的独特大照壁,照壁正中设一大门,高约2.3米,宽约1.5米。照壁顶为庑殿式,中脊略高,飞脊勾翘,中脊两侧为常制屋脊和短檐,东西两端立木式山墙(厝角头),照壁底座高约0.3米,大门内外设两级台阶。整座照壁类似门厅的一座前墙及屋顶,颇为独特。照壁由来已久,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照壁”一词多是南方人的称呼,北方人多称“影壁”,有内照壁和外照壁之别,照壁之设据说源于古代的风水学说。古代风水讲究“导气”,但“气”不能直冲厅堂或卧室,否则就不吉利,于是有照壁之设。同时为了保住“气畅”,内照壁不能全部封闭,外照壁则不能过大(一般不超过相应建筑物面阔的一半),外照壁为祠堂常制,内照壁在祠堂中则多设于前厅大门的内侧,与大门正对且等宽(俗称“屏门”,平时关闭,举祭则开启)。这座婆祠的照壁超大,与祠堂的面阔同宽,却又在照壁正中开一大门,颇为另类,是否有“风水学”方面的考虑?今已很难考证。从照壁正前面看,这座祠堂被其左右两侧相邻排屋翼拥(阳埕与两侧邻屋也如此),构成一个更大的整体,使祠堂从远处看好像不是两进式而是三进式的格局,外观规制显得更加壮观。林清德的夫主杨昌舜有专祠“舜祖公祠”(建于清咸丰五年即1855年,祠堂竣工时祠主杨昌舜仍健在,故而该祠堂也是一座生祠),位于该村老寨内,两进式,与婆祠清德祖祠坐向相同,相距约100米,其照壁为常制的八字形格局,面阔与舜祖公祠前厅(中间)同宽,但宽度则不及清德祖祠照壁的一半。丈夫与侍妾均有自己的专祠,而且侍妾的专祠在形制上比丈夫的还更为阔大壮观,这在潮汕传统祠堂史上极为少见。据调查,杨昌舜的裔孙中“婆房”比“娘房”人数多,显达者也不少,又能突破封建礼俗建造专祠崇祀庶祖(祖婆),这也可以看作潮汕俗语“潮州好婆房”的一个佐证。  据杨氏族谱所载,祠主清德林氏(“清德”谥号),生活于清代末期,她为人贤淑慈惠,教子有方,能助其夫主增创产业,敦亲睦族,乐善好施,内外敬重。林清德晚年子孙绕膝(育有五子一女,二十八孙男),有的也显达出仕,但因为她身份为侍妾,去世后神主按封建礼俗未能入祀其夫杨昌舜的专祠舜祖公祠配祀,1947年12月其裔孙在村中舜祖公祠西侧为她建造专祠奉祀,以表孝思。这座婆祠以林氏之号“清德”题匾,堂号“兆兰堂”。当时主持祠堂建造工作的风水先生为揭阳榕城西门人杨益清(1910~1976)。据说,这个堂号的含义喻指祠主林清德的侍妾身份和子孙瓜瓞绵长、富贵兴旺。关于这个堂号命名的缘起,与该村老寨的伯公宫匾额“梦兰叶吉”也有关联。

作者: 乡里人家    时间: 2017-4-27 20:05
  清德祖祠堂号。

作者: 乡里人家    时间: 2017-4-27 20:05
  祠堂建筑局部。  该村伯公宫即老寨门厅,是老寨南端排屋的中间(正后方即为舜祖公祠)。伯公宫为纵深约4米、面阔约3.5米的单间式庙宇,前门居中,后门则靠左开,庙中祀福德老爷(伯公),神龛上端摆挂一块宽约0.6米、高约0.4米的“梦兰叶吉”木质匾额(立于咸丰元年即1851年)。“梦兰叶吉”一语,据《左传。宣公三年》载,春秋时郑文公姬妾燕姞梦天使赐兰而生穆公。后因以“梦兰”称妇女怀孕产子。“叶”,音同“协”[xié],义为和洽、合。宋代欧阳修《英宗皇帝灵驾发引祭文》:“今者因山为陵,卜万世而叶吉。”《幼学琼林》(卷二)有:“贺人生子,曰嵩岳降神;自谦生女,曰缓急非益。生子曰弄璋,生女曰弄瓦。梦熊梦罴,男子之兆;梦虺梦蛇,女子之祥。梦兰叶吉,郑文公妾生穆公之奇。”杨昌舜有一妻二妾(正妻周氏育四男一女,大妾卢氏育三男一女,小妾林氏育五男一女),林清德是小妾,生前对寨厅的伯公神虔诚有加,相传曾做过类似郑文公姬妾燕姞之梦——梦见伯公告知她将产男儿且日后显贵,后来儿子果然显贵,林清德母由子贵获得朝廷钘赠“宜人”(明清时代五品官之妻、母可封宜人)封号,遂立此牌匾“梦兰叶吉”以答谢神恩。而杨昌舜的妻妾中以林清德的裔孙最多,故而清德祖祠堂号题以“兆兰堂”(“兆”,极言众多)。可见,这一堂号寄寓着类似的梦兰传说和子孙绵长、富贵兴旺之意。  这座婆祠在新中国成立后先后被用作集体工厂和村社办公场所,1997年归还林清德的裔孙并恢复祭祀,2007年12月重修,今祠堂内祀林清德与其夫杨昌舜及其五子、二十八孙男神主,这一年与这座婆祠竣建之年(1947)刚好相隔一个甲子(六十年)。清德祖祠是揭阳乃至潮汕地区为数甚少且至今保存完好的民国时期婆祠之一,其独特的照壁建筑和人文历史值得深入研究。来源:揭阳日报  (摄影:李颖)




欢迎光临 揭西在线网--揭西论坛社区,历史,旅游,特产,风土人情,谈婚论嫁,聊天交友 (http://www.663j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