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西在线网--揭西论坛社区,历史,旅游,特产,风土人情,谈婚论嫁,聊天交友
标题:
揭西外出乡贤刘烘昌:最难割舍的是故乡情怀
[打印本页]
作者:
泉之声
时间:
2015-11-3 08:50
标题:
揭西外出乡贤刘烘昌:最难割舍的是故乡情怀
时间: 2015年11月01日 来源:揭阳新闻网 作者: 记者 黄健新 见习记者 李思桐 许佳曼
揭西县良田乡的良中桥,2013年8月被洪水冲毁,影响了坐落在河畔的良田中学全体师生和村民出行。在众多良田乡亲共同努力下,良中桥很快得到重建。
良中桥桥头的小亭里,竖立着一块石碑,记载着众多捐款者的名字,“刘烘昌先生捐款20万元”的字样就在其上。良田龙岭村干部刘跃正说:“刘烘昌不仅在良中桥项目中捐款,对其他公益事业,他同样十分热心!”
投资兴业
带动家乡经济发展
良田乡位于揭西县西北部,由于地处偏僻、经济结构单一等原因,良田乡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许多良田人纷纷外出打拼,依靠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外创业,出生于龙岭村龙江自然村的刘烘昌便是其中之一。他十几岁怀揣20元离开家乡,经过 30多年的艰苦创业,终于在深圳打拼出一片天地。尽管人在外地,但刘烘昌仍心系家乡,时刻关心着家乡的发展。
在市委、市政府“乡贤回归”工程的号召下,刘烘昌毅然决定回家乡投资创业。在村“两委”干部及父老乡亲的支持下,他投资4000多万元,创办了广东竑昌旺夫泉饮品有限公司,利用当地优质天然的山泉水资源,生产天然苏打水。历经3年建设,公司已于去年底正式投产,拥有员工30多名,几乎都是龙岭村的村民。
龙岭村党支部书记刘会来说:“刘烘昌回乡创办企业,不仅为村集体增加收入,更重要的是解决了村里部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给有意回乡投资的其他人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刘戍英是龙岭村村民,也是广东竑昌旺夫泉饮品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从她家到工作地点不到5分钟车程,可谓在家门口上班。她说:“以前除了在家种地也没其他事,如今在家门口上班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还可以回家照顾孩子吃饭,下班后还能打理一下自家田地,真是一举三得。”
修路筑桥
造福父老乡亲
良田乡与梅州市五华县隔山相望,自古以来,两地联姻的现象比较普遍,良田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亲戚在五华。以前连接两地的却只有一条1米宽的险峻山路。打通拓宽连接良田与五华棉洋之间的道路,是一代代良田人的共同心愿。2009年底,抓住良田乡亲联谊会成立的契机,刘烘昌不仅带头捐资30万元,而且广泛发动亲朋好友出钱出力,共筹集修路资金200多万元。2012年底,一条长20公里、路基扩展到9米的良棉公路很快建成,蜿蜒在山谷之间,成为良田和五华棉洋两地群众维系亲情的“幸福之路”。此外,刘烘昌还积极向国家和省有关部门争取资金,正计划将现在的泥土路面修筑成水泥路,使良棉公路真正成为走出良田大山“北大门”的主要通道。
然而,2013年8月,一场台风引发的洪水,冲垮了良田中学师生唯一的交通要道良中桥,时值9月开学之际,重建良中桥迫在眉睫。当乡亲们把良中桥被大水冲毁的消息告诉刘烘昌时,他焦急万分,心里总牵挂着师生们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专程从深圳赶到家乡,与良田中学负责人商议重建大桥事宜。刘烘昌慷慨解囊20万元支持良中桥重建项目,同时,利用自己在深圳商界的影响力,发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为良中桥重建出钱出力。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良中桥终于在2014年建成交付使用。
据介绍,近年来,刘烘昌已累计捐款近200万元,为良田乡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
情系桑梓
怀乡楼寄“怀乡情”
在龙江自然村绿树掩映的村民活动中心,几位老人正在修葺一新的房间里悠然自得地打着纸牌,欢声笑语不时传出。“这个活动中心来之不易啊,多亏了众多乡贤的付出!几年前,得知我们村要筹建村民活动中心时,乡贤刘烘昌马上拿出20万元支持。每年的冬至日和村里的‘五谷节’,这里十分热闹,所有村民都会聚集在这里,外出乡贤也都会回来,在这里摆上好几十桌围餐聚会。”正在打牌的刘中元老人激动地对记者说。
这个活动中心还有一个别致的名字,叫“怀乡楼”。在刘烘昌心中,怀乡楼不仅凝聚了邻里情,那一砖一瓦更寄托着在外乡贤的桑梓情谊。他说:“无论走到哪里,心中最难割舍的是故乡情怀!”
作者:
jiexizaixianwan
时间:
2015-11-3 15:23
欢迎光临 揭西在线网--揭西论坛社区,历史,旅游,特产,风土人情,谈婚论嫁,聊天交友 (http://www.663j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