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cheng-211 发表于 2014-10-22 16:07:11

听广播年代

本帖最后由 liucheng-211 于 2014-10-22 16:08 编辑

       那是能够静下心来听广播的时代。    我的家乡地处揭西县高寒山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文化生活贫乏,除了干活之外,就是吃饭睡觉。电影队一月轮不到放一场电影,唯一的娱乐生活就是听广播,所以广播就成了生活中最重要的朋友,为单调乏味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    那时收音机还是奢侈品,较为普及的是广播喇叭。记得当年公社统一为我们村拉上有线广播,每户餐桌上方墙上挂一只简易黑色圆形纸质喇叭,每天早上和晚上,公社广播站就准时开播。秋末冬初,万物凋零,乡村仿佛水墨画一般没有色彩,只有红褐色的土地和白色的炊烟,给漫长的童年带来更多的萧索之意。吃完晚饭,百无聊赖,我们就等广播开播,有时声音太小,嘈杂不清,一首歌要听好多遍才能记住歌词,但我们也有办法,就是往地线上泼点水,广播声音就大了。    上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也许对收音机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当时的时尚就是“三转一响”。这傲人的“四大件”,就是体现人们生活地位的标签,这一“响”指的就是收音机。后来我家也买了一台收音机。那台收音机很大气,也很漂亮,有着棕色的木质外壳,正面上部有一块黄色的花丝布蒙住面板和扬声器,面板右边有一个电子管在塑料牡丹花的装衬下显露出来,打开收音机时会渐渐变绿,像个猫眼,随着旋钮转动一合一开。面板下面,是一块棕色的有数字的长条玻璃板,玻璃板左侧有一个大圆钮套着小圆钮——大圆钮是调高低音的,小圆钮是开关和调节音量大小的。玻璃板右侧也是大圆钮套着小圆钮,大圆钮转动时,可看到有红色指针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这是在调整电台;而右边的小圆钮是中短波段开关。这个钮可不能乱动,若调到短波,在那时可有收听“敌台”的嫌疑。    犹记得当年每到吃饭时父亲就会将收音机摆放在饭桌前,一家人一边吃饭,一边听广播。也许前一刻几个孩子还在相互打闹,只要收音机一响四周立刻鸦雀无声。当时还小,只觉得收音机特别神奇,唱歌、评书、相声、故事……几乎什么都有。收音机给我的家人带来了快乐,也给村人带来了愉悦,当时还不流行通俗歌曲,美声唱法的也很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每逢夏季的中午,村人多聚在有收音机人家门前,大家或站或蹲,里一圈外一圈地围在收音机旁,听收音机里播报梅县台的客家山歌。大家鸦雀无声,不说一句话,扇扇子的也是轻了又轻,连小孩子也都是老老实实地猫在一旁,似懂非懂,似听非听,那场面简直成了那个特殊年代我们村的一道靓丽风景。   童年时的每天下午,我们会收听《小喇叭》节目。当“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哒嘀哒,哒嘀哒”的号声响起时,我们会异常兴奋。孙敬修在这个节目里讲《西游记》等故事,曹灿讲革命故事,康瑛教唱儿歌,还有儿童广播剧。《小喇叭》节目于1956年9月4日开播,一直播到现在,伴随了近三代人的成长,在一段时间内甚至是中国大陆唯一的少儿广播节目,因而也曾经是中国大陆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的一档节目。那些美丽的故事,丰富了我这个乡村孩童的精神生活,开阔了我的视野。后来我对文学的热爱和那些故事对我的启蒙有很大关系。那个年代还流行评书,每天晚上,电台都会在固定时间播讲评书联播节目,时间一到,我们全家人便打开收音机,开始静静地听,刘兰芳的《岳飞传》、《杨家将》;单田芳的《三国演义》、《白眉大侠》……听得如醉如痴。在那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极为贫乏的特殊年代,收音机就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最好来源。    从广播中,我学到了不少知识。读初中时,便试着给县广播站投新闻稿,听着女播音员用甜美的声音朗读我写的新闻,我激动极了,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打那以后,我又给汕头电台写稿,又有多篇稿子陆续在电台播出,还被评为优秀通讯员。也正是那些被播出的稿子给了我信心,使我开始写稿,除了给电台外,还给报纸、杂志写,现在写稿已经成了我生活的常态,发表的文章也越来越多,但自己的稿子第一次在广播站播出时的喜悦心情始终难忘。后来,我在外求学工作,买了一台袖珍半导体收音机,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听自己喜欢的节目,那台收音机陪伴我度过了不知多少个漫长而又寂寥的夜晚,让身在异乡的我不再孤独。    如今,家中不但有了大屏幕电视,而且有了能上互联网的电脑,还有那能播放歌曲的MP4,以及智能手机,收音机作为单一媒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不过,收音机却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且随着这几年各级电台广播节目的创新和完善,其时效性、娱乐性和实用性又成为了大众追捧的热点。清晨劳作时兜里响着收音机,晚饭后散步手里拿着收音机,睡觉前枕边相伴的是收音机,特别是开车路上多半要听的也是车载收音机。尽管流行音乐几经变迁,再也不是当年的模样,但在嘈嘈切切的城市背景声音中,打开收音机,不管你身处哪个时代,音乐都不会停止。    我喜欢在夜深人静时打开收音机听一段故事或几首老歌。那略带着“沙沙”的电波声实在令我陶醉,每到这时我平日里烦躁劳顿的心便轻松起来,异常平静,那些和广播有关的往事,代表了我曾经的岁月和心情,每当我打开收音机,就仿佛打开了记忆的闸门,温馨的往事随着广播流淌而出,溢满心田。
作者:刘俊合 此文发表于 2014年10月16日,《汕头特区晚报》副刊"城市记忆"。

临风 发表于 2014-10-22 16:08:19

:)

河婆人 发表于 2014-10-22 16:08:25

:loveliness::loveliness:

兴兴 发表于 2014-10-22 18:07:08

:)

揭西小子 发表于 2014-10-22 22:31:10

现在很少听了

蝶恋花 发表于 2014-10-22 22:31:14

:o:o

五云哥 发表于 2014-10-22 22:31:25

玩电脑多

jiexizaixianwan 发表于 2014-10-23 23:52:17

{:soso_e179:}这种东西值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听广播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