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能臣刘公系列文章(四)
本帖最后由 liucheng-211 于 2014-8-29 22:39 编辑懿范慈仪颂王太 话说揭阳县古明乡富翁王映明贴出择婿告示:有心娶他女儿为妻的,可领回他提供的花种和花盆回去栽种,并按时送回花盆和他提供的花种栽种的鲜花,他老人家将按花择优选婿。同村的牛贩王颂因牛款事与牛主发生争执时,能臣公慷慨解囊垫付牛款,使他深受感动。此时王颂知恩识报,一心想玉成刘、王家婚事,便代能臣公领来花盆和花种,并把王富翁以花择婿一事告知能臣公。此时,正是能臣公接受龙潭约岭下寨富翁蔡醇义公的邀请,到“义贤斋”当塾师,他认真负责教书之余,便悉心栽花。不料公连播三次花种均无发芽,心想:栽花不发,婚缘未到,但决不失信。他仍按时把花盆送回富翁家,看别人送来的花又靓又鲜,内疚地说:我是有意栽花花不发。王富翁心中暗喜笑着说:我却是有心择婿天作合。我的花种用开水烫过的,谁栽也不发芽,我正是要选象你这样诚实的后生子为婿。王家“千金”身居香闺,更具“三纲五常”美德,明白父亲为自已终身大事的良苦用心,更心里暗喜为自已选了如此诚实的丈夫,当得知能臣公是盛誉河婆六约学识丰富的神童时,更是喜上眉梢。可是,得知未来的丈夫住在远离古明乡八十多里的山村风门坳时,她又是一重欢喜一重愁。
清顺治 3 年,刘王两家依约完婚。王家小姐坐着花轿,爬山涉水向西行,俗话说:抬轿人辛苦坐轿人更辛苦,王家“千金”就这样被抬进刘家低矮的茅屋门。此后,王小姐放下“千金”的姿仪当起农家的主妇,用纤细的玉手为刘家培兰育桂。清顺治 10 年,王太生长子芳春公,1656 年生二男芳声公,1661 年生三男芳世公,1664 年生四男芳桂公---,王太共生六子。王太料理家务,任劳任怨,教育儿子,个个健康成才。在公婆、丈夫前,从无叫一声苦喊一句累。可是,每年忙完夏收夏种后,王太都要携儿回娘家过“七月半节”。能臣公体谅妻儿辛苦,对王太说:自已在家里备办礼仪祭拜天神,祈求上苍庇佑一年五谷丰收,不是更好么?王太依丈夫言,在家备办礼仪祭拜天神,过起同古明乡一样的“七月半节”。此节为能臣公裔孙延续至今日。
清康熙 22 年,能臣公建大埔头寨,1685 年,王太所生六子遵从父母安排迁居大埔头寨。此后兄弟团结共创家业,父母欢喜外人羡慕。却说邻村菜仔园寨居住的同是刘姓裔孙,有巨浪公传下的高千公、成宗公、仕七郎公的裔孙,又有巨渊公传下的裔孙,同是高千公传下的又分千一郎、千二郎公的裔孙,因支派众多平时内部少协作欠商议,更地处与外姓毗邻,便常受外人欺侮。王太心想:同根同脉刘姓裔孙,怎忍心眼见受人凌辱,便同自已所生裔孙商量,动员一部份裔孙迁居菜仔园寨,且大义凛然对菜仔寨原住刘姓宗亲说:日后仍有外人来扰,尽管告知大埔头寨亲人,一同团结对外。王太行事深受原菜仔园寨刘氏亲敬重,奉王太为至亲长辈。
能臣公以其德其才成家立业,富甲一方,财丁两旺均有王太鼎力之助。能臣公七十一岁暨王太七十岁大寿时,其表弟、进士曾华盖祝寿词中称颂道:“然非独公贤也,助以内者,有王孺人焉。”,“公拮据以外,孺人助襄以内,彼都人士,既乐社宰之平,尤钦懿范之美也。”对王太贤内助的仪范作出很高的评价。清康熙 52 年癸巳岁年八月十四日未时,王太逝世,享寿 86 岁。
殷勤善诲赞廖太 在清朝康熙年间,象门约马头寨一廖姓人家生有一女,己届行婚论嫁芳龄,但无媒妁上门说亲,父母心中焦急万分,有时嗔怪女儿。谁料到女儿不明父母心头结,反夸下海口:非龙潭刘能臣来娶,我不嫁。刘能臣是富甲一方的显赫大户,在河婆六约众人皆知,女儿说出这样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气得老母亲拿起扫帚要赶她,她反而撩起‘大襟衫’对老母亲说:赶吧,扫吧,是金是银我全要了。此事传遍四处乡里。 话分二头,却说有一天先祖能臣公欲到‘南和市’办事,但‘河婆圩’和‘南和市’中间隔着一条河,只有跨过一孔连一孔的木桥才能到达‘南和市’。 那时的木桥是用长约一丈许的三条杉木桁连结成桥板,窄得桥上二人碰面难于避闪。此时,公正欲举步上桥,抬头见对岸桥上一群人从桥上走来,能臣公为了避开在桥上与人避闪,心想礼让一会过桥不迟。只见过桥人群中,最后一位女子步步小心慢慢从桥上走来,即将走到桥头时,突然那孔桥板霹雳一声断了,女子掉到沙滩上。公吓了一跳,众人过桥桥板不断,为何一个女子能压断三条杉木桁桥板?公心中正疑问难解,只听见沙滩上有人议论开了:廖家姑娘夸口非刘能臣不嫁,现见了刘能臣,吓得掉下桥了。晚上,公把今天的事用所学的玄学卦理推算,爻中吉象重重,此女命重能压断桥板,非平常女子也。公心中暗喜:众人既有传说,莫不是天作之合?然后公延媒举礼,1667 年廖家姑娘出嫁能臣公。第二年廖太生贵子昌运公,至 1682 年芳范公出生,16 年间廖太连生 8 子,胎胎男孩,个个康健。廖太爱子如命,日夜操心,任劳任怨,廖太教子晓于理,体于行。廖太所生 8 子,在父母亲悉心教导下,或攻文,或习武,或监元,或武庠,芝兰馥郁,声威远扬。及至房房财丁两旺,实廖太为母之功劳也。 1684 年能臣公创建大埔头寨,此后,能臣公 14 个儿子分居多处。廖太虽不能与分居多处孩儿朝夕相见,时时聆听每个孩儿心声,事事亲为打理,但她时时把孩子家中大小记挂心头。有一次,居住在大埔头的一个王太所生孩儿,因与外村外姓人闹纠纷,而至家产倾荡,廖太得到消息,坐卧不安,她静心细想,孩儿理儿不缺,为何有如此结果?孩儿芳名深明律法,为何对兄弟不挺身救援?老人家百思不解,天色未明,急步赶到芳名家中,芳名公因事外出多时未归,媳妇忙给母亲让坐奉茶。廖太对媳妇说:孩儿虽不是我生,但手掌手背都是肉呀,十指连心,那个手指犯疾,不痛在心呀。吩咐媳妇芳名回家,即来见母亲。过不了几天,芳名公也听到兄长的大事,放下手头事儿,赶回家中协助兄长解难。母子心通,为兄弟辨明理儿,挽回损失。 廖太生于 1650 年,卒于 1726 年,享寿 77 岁。她是刘家勤劳的主妇,是刘氏子孙贤惠的慈母。裔孙把先妣安葬在横江朱盆岭,吉穴风吹罗带形,立乾山巽向分金。裔孙们在碑上刻字:‘刘门勤诲廖太’,廖太殷勤善惠,誉不为过也。于2009 年,众裔孙捐资,重修成全花岗岩石式墓。墓之山墙刻对联:勤以兴家光甲第 诲行善道毓英才 佑育整理 :) :loveliness: :lol :) :loveliness: :loveliness: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