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红色印迹︱棉湖战役与兴道书院
兴道书院座落在揭西古镇棉湖中心,面朝铁山笔架峰,与永昌古庙、云湖公园仅隔一墙,始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1925年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校长蒋中正、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率领东征军进驻棉湖时,把这里作为组织“大功山”战役的指挥部,他们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棉湖战役。”1925年3月,广州国民政府由许棠智任总司令,廖仲凯为党代表,组织第一批东征军挺进粤东,扫荡军阀陈炯明。由蒋介石、周恩来率领的右路军12日进驻棉湖地区。次日,军阀陈炯明的林虎部队已先到棉湖西面和顺一带(现金和镇“大功山”),占据有利地形,且兵力强于东征军十倍以上。其时,东征军以黄埔军校教导团第一团(何应钦)正面攻打“大功山”林虎部;第二团(钱大钧)由梅塘攻打里湖刘志陆部;粤军第七旅由塔头绕攻“和顺”右侧,形成先扫除外围小股敌人,后形成三面包围的态势。初战时,由于对地形不熟,再加上通讯不灵,行动迟缓,担任迂回侧击的第二团和粤东第七旅,没有及时进入位置;第一团面对十倍于我军的敌人,正面攻击不利;后教导二团赶到支援,粤东第七团也从右侧加入战斗,三面包围态势形成,实施围歼战斗至下午4时许,林虎部、刘志陆部阵亡惨重,向五华方向狼狈逃窜。此次战役在我国军事史上称“棉湖战役”,是第一次东征中最激烈的一次战役。国民党高级将领顾祝同评价说:“有武昌之役而后有中华民国之诞生,有棉湖之役而后有国民革命之发扬。”当时随军的苏联顾问加仑将军评价“棉湖一战的成绩,不独在中国少见,即使在欧洲世界大战中亦难见,是近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一个典型战例。”廖仲凯称赞说:“我们军队,现在现出光彩来了。”
在棉湖战役间隙,党代表廖仲凯和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十分关怀青年的学业前途,就在兴道书院左侧的“三乐堂”前向兴道小学高年级学生阐明东征的意义和国内形势,弘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学好知识本领,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为国家的解放事业作贡献。现在,兴道书院已经被当地政府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沙盘、地图、图片和资料介绍形式,对棉湖战役的概况、兵力部署、战斗经过、战役的意义等作了较为详细的展示。 :) :) :loveliness: :lo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