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西县五经富堂
1865年,英国派汕头传教的施饶理牧师(RevGeorge Smith)回国汇报有关访问广东东部边区的笔录,他受一位客家的年青人从千里外来参加礼拜听道的感动,使他有面向客家地区发展宣教的意图。
在五经富未设立聚会点时,有一位祖籍五经富的老人曾税伯(Zam Shai-Pok)在潮属地区听到基督的福音,很受感动,就恳切祷告上帝差派传教士到自己的家乡传福音,听祷告的上帝,开了这福音的门。曾税伯提供一个地方给传教士落脚,把自己仅有的单间屋让给传教士居住,后来转变为五经富地座差会住宅。福音就这样传开了。他的儿子曾三才后来也成了牧师(即以后有名的曾勉鲁牧师)。
在1867年,纪多纳牧师(Rev D。Mauver)来到五经富时还很困难,如黄昏进村,破晓离开。原因是村民不理解,认为异教入侵或帝国主义入侵之故。无论怎么困难,传教工作已开始了。
1871年,第一个客家崇拜站设立在五云镇。纪多纳牧师和烈威廉医师定居五云镇的上洞村,由于地方太小不适合作宣教中心,因而迁到五经富。1872年,五经富聚会点原设立在长潭河下数里的沙坝港小村中,后聚会点迁至五经富,明确的日期不祥,于1882年建五经富基督教堂。
1881年客家教会包括今(揭西、揭阳、海丰、陆丰等汕头粤东地区,梅县地区,福建省的永定。上坑地区的客语系)曾派代表出席汕头市(潮洲语)长老会会议共七次。
1882年,纪多纳牧师开始培训传道同工,一同起来承担教会事工。1885年为了培养更多传道人,纪多纳牧师和玛坚绣牧师创办了观丰书院(1885~1932)。为了打破与本 地人隔,树立形象,以办学行医作为载体,把基督的福音传播出去,1884年建立男校(道济中学),1885年建立女校(五育女子学校)和 基小学,1884年创立五经富医院,1895年改为福音医院。
1885年3月16日决定在五经富成立基督教区委会,在西差会和英伦基督教长老会的指导下,执行客家教会部门的工作。
1887年,福来安姑娘(Miss falcomer)是第一个来五经富的女宣教士,她和后来的温和(Miss J.Balner)姑娘一起同工三年,他们主要的工作是巡访教会和掌握各地妇女学习文化班和解决遗留困难。
1898年揭西五云区人彭松(Phan)牧师被派到五经富成为第一个客家牧师,在五经富服侍33年。
1900年汕头潮语长老会和客语五经富长老会分区,但仍同在一处开会,这时客区约有18所礼拜堂。
1903年丰约翰(Dr Slc Phun)医师和玛坚绣(Ren Murde Murdo macken Zcic)医师被派到大埔县三河坝,他们原先在五经富服侍十多年。
1915年丁威廉(DrDale Wriddel)医生和他的家属被派到福建上杭建立了上杭医院,后因欧战人手短缺,不久他回来主持五经富福音医院。
1925年政局动荡,导致全部西教士撤离客区,很多事工停止,有些教堂被占据,有的被拆毁,这时有教堂50多所,但有些很难维持聚会。当西教士撤离后,工作有中国同工负责:蔡融牧师负责北区(上杭一带),曾席珍医生负责中区(大埔一带),彭松牧师负责南区(五经富一带)。1925年至1928年差会成员或因死亡,或因退休,或因回国已剩不多。在这严重情况下,1928年夏,汕头教士会同意五经富教士会的申请,同意杜力(Rev T.James)牧师来五经富区会,一些骨干职员开始回到五经富,其他则于秋季陆续回来。当西教士回到五经富后,观丰书院又重开一段时间,男校(道济中学)于1932年关闭。1938年汕怀中学内迁(抗日期间),在五经富开办8年,1946年迁回汕头。
1932年郑少怀(Shwffield cheng)先生任长老会宗教教育干事,1935年被按立为区会牧师,1943~1945年为五经富堂会主任牧师,在五经富客区服侍十五年。
在抗日期间,汕头被日军占领后,汕头区会成员不能回去,利用五经富做总部,于1944年成立岭东教士会(汕头教士会和五经富合一)。下辖堂会百余所,东至大埔、福建上杭一带,西至海陆丰,北至江西寻乌均门岭等地。
随着新中国成立,五经富教会也跟全国其他教会一样遭受封闭,落实宗教政策后,1987年10远4日正式复堂。
五经富教会历史悠久,在这地方为主发光,荣神益人,对五经富地区的文化、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的生活提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曾在五经富教会侍奉的中外牧师、长老和海外教会服侍的五经富籍牧师、长老。
曾在五经富取会服侍的西教士有:穆华德,穆都,玛坚绣(MurdeMurdo macken Zcic)、纪多纳(又译麦爱华)牧师(Rev D。Mauver)、任杜力(T.W.D.James)、丁威廉(Dale Wriddel)、郭禄安医师(Dr.Grook)、宏思(Fenn)、碧安然(Bernard)、胡德(Hood)、星启明姑娘(W.J.Starkey)、赖德拉姑娘(Laisler)、欧阳德牧师(Ede)、薛知文女士(欧阳德牧师娘)(Stevens)、基怡新姑娘、麦端仁姑娘(Bvrt)、华河力牧师等几十人。
中籍牧师、长老、传道:彭松、彭启峰(文山)、彭友谷、蔡融、曾步尼、罗伯、曾勉鲁、郑少怀、卓恩训、曾会堂等。
中籍长老有:曾席珍、陈小华、曾素专、曾国珍、曾修寻、黄品等。
福音医院培育可大批的精良医生有:曾席珍、陈小华、曾伯城、李加侬、曾伯桃等。
五经富籍海外牧师有:曾天桥、曾家彬、曾家伟等。
五经富籍海外长老有:曾少柔、曾继绪、陈枕亚等。
:) :loveliness: :lol :) :) :) {:soso_e17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