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蔷薇 发表于 2013-3-27 16:24:24

揭西民间故事-天竺仙岩漏米洞

明朝,崇祯年间。广东潮汕地区,遭受虫灾,庄稼失收,民不聊生,官府却加倍抽税迫粮。小小的河婆,驻兵六十名,这些衙役,日日背着大刀,如狼似虎,下乡搜粮。当时,有位韩举人,为人正直,暗中组织抗粮,结果,却被官兵抓了,打入死囚牢。

后来,这些官兵凑足了九万四千斤米,抓来十八条船,每船载五千斤,船头船尾各有兵一名把守,那位韩举人,也从狱中被提出来,随船押去,要在揭阳县城进贤门外斩首示众。

时值夏末雨季,河婆溪水满江,十八条官船,顺风扬帆,随流飞下。但是,刚来到狮(山)象(山)把水口的石狮麻潭时,突然乌云密布,风雨大作,十八条粮船全部沉在浊浪滔天的江中,只有船夫晓得水性,泅上岸来那些官兵,全部葬身鱼腹。

韩举人呢?他只记得:当时,天昏地黑,霹雳一声,身上的木枷锁断了;接着,一首闪电,从半空飘来一条白玉似的衣带缠住腰身,猛然腾空而起,来到一个去处,但见:雨过天晴,明山(河婆三大名山之一)如洗,风景幽雅的“天竺岩”,更觉秀丽鲜妍,这座建于宋朝的庵堂是个巧夺天工的石寺,天井有数百年的古柏,四季长青;右廓有一仙泉,甘美可口!正中大殿,原是个巨大山洞,可容几百人三面都是天然岩壁,中央塑着观音佛像,两旁排列着十八罗汉;殿顶巨石有一小孔,殿后部仍然是个花岗岩大石头,上面建有“观天台”。因他曾多次来游玩过,庵壁上还题着自己的诗句:“深谷清风钟声远,天竺青山翠欲滴。”韩举人缘何得此到地呢?原来是:观音大士显灵,叫十八罗汉推翻了官兵粮船,抛下袈裟罗带,将韩举人从船中救了出来,安置在“天竺岩”庵。从此,韩举人盛感化恩,削发成僧。

他跪拜在佛殿上,敲打木鱼,口里念:“革鼓扣空空空古空今今古皆从空里去,木鱼敲觉觉觉人都向觉中来”。接着,他取来笔墨,在庵堂门边写下一付对联:“石砳磊通四海,日昍晶达三江。”说也奇怪,笔墨还未干,大佛殿岩顶的那个小孔,立即源源不断地漏下一股小小的米泉。韩僧人和方丈及众师兄弟、师姐妹十分惊喜,一齐合掌诵念:“阿弥陀佛!”并轮流煮着大锅粥,分头下山叫来穷苦的百姓们真饱肚子,任从来客多少,都能供应。这些米究竟从哪里业的呢?正如韩僧人写的对联“通四海、达三江。”十八船粮全部通到天竺岩。漏完了,又“通”“达”到揭阳县衙、潮州州府的粮仓。所以,总是如泉不息,漏个不完。

现在呢?没漏了。据说清代中叶,有位贪婪的和尚,为了个人私利,想发横财,拿来铁锤钢钎,要把漏米洞凿大一点,结果反而堵塞掉,竟然粒米不漏了。人们都唾骂这位贪心的和尚,数百年来,只留下一段神奇的美谈。

氧气是你 发表于 2013-3-29 21:38:21

:loveliness:

兴兴 发表于 2013-9-21 10:43:05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揭西民间故事-天竺仙岩漏米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