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xintong 发表于 2013-3-25 22:42:41

教育学作业

论述题
第1题 (20) 分
论述教师的社会地位。

答:教师的社会地位是由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文化地位等多因素构成的总体性范畴。其中经济地位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声望、职业吸引力以及教师从事该项职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政治地位体现了社会对教师的评价以及教师在政治上应享有的各种待遇;文化地位体现了教师在社会文化、观念、道德等构成的综合形态中的地位。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师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古代社会教师的社会地位具有复杂性。一方面官学教师的社会地位较高,不少有识之士极力倡导尊师重教,而另一方面普通教师尤其是私学教师的社会地位缺乏保障。统治阶级推崇拥戴那些亦官亦师或有钱有势的各师大儒,而广大的普通教师,特别是私学教师在社会上属于受压迫受剥削的行列,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建国前夕。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教师成为被资产阶级雇佣的脑力劳动者,他们处于被统治阶级压迫的地位。马克思在其《剩余价值理论》中明确指出,在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学校里,教师对于学校的老板,可以说是纯粹的雇佣劳动者,老板用他的资本交换教师的劳动能力,通过这个过程使自己发财。20世纪中期以后,由于认识到了智力投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些发达国家对教师采取了较为“开明”的政策,积极培养,选拔教师,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有所提高。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教师从根本上摆脱了受剥削、受奴役的境地,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的重视和关怀下,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把教师视为四化建设的宝贵财富,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比如提高教师工资水平,确立教师节,颁布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的法律,设立“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等。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国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对优秀教师给予奖励”。我国的《教师法》专门就教师的权益、待遇作了具体规定。这为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
教师地位的提高既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又受生产力水平等因素的制约。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还较为落后,加之教师队伍的庞大等因素,我国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物质待遇等方面还有不尽人意之处。与国民经济的其他行业相比,工资收入还有待提高,教师工资被拖欠的现象也较为严重。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经济地位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第2题 (20) 分
论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答:1、激发学习动机。教学活动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而这种学习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思想、情感和愿望的影响下,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学习动机是引发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力量。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采取一些有效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2.感知学习材料。感知教学材料,就是对教学材料进行初步的把握,将教学材料承载的抽象的知识与直观、生动的形象结合起来,形成关于客观事物的正确表象,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途径和形式是多方面的。一是直接感知;二是间接感知。
3.理解教学材料。理解教学材料是在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学生自己的思维加工而实现的,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要素。理解教学材料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师的工作重心放在提示学生思路上、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
4.巩固知识经验。巩固知识经验就是指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验,牢固地保存在记忆中,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接受间接经验为主,如不及时地巩固强化,就会产生遗忘,不利于对后续知识经验的学习理解,也难以做到学以致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向学生提出记忆的要求,而且要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理解记忆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或形成适合自己的记忆知识的方法。此外,通过加强复习和练习,也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经验的目的。
5、运用知识经验。将所学知识经验运用于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练习作业、实验、实习等,另外,还可以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活动联系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6.教学效果测评。教学效果检查、测量和评价,是保证教学过程良性循环,争取理想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而教学效果的检查、测量和评价是获取反馈信息的重要来源。教学效果的测评包括检查、测量与评价两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检查与测量和自我评价,促使学生自觉调控学习过程,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动机,增强学习能力,从而保证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3题 (20) 分
论述德育对个人发展的功能。

答:德育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个体发展、整个教育活动的实施、社会的进步都有重要功能。通过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影响,促进个体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是德育的基本功能。德育的这种基本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
2、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
3、激发和调节个体的智能发展
4、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第4题 (20) 分
论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答: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包括:
1、课程内容应突出基础性。
2、课程内容应体现现代性。
3、课程内容应具有民族性。
4、课程应具有结构性。




第5题 (20) 分
论述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

答:1、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 2、教育能够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化为专门性的劳动者 3、教育能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 4、教育能够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5、教育能够把单维度的劳动者改变为多维度的劳动者,教育作为劳动力在生产的手段,它的发展主要受生产力及其存在的社会形势的制约,应当属于生产力及其存在的社会形式的范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它的本质上是实现劳动力在生产的手段,并通过劳动力的在生产来实现社会生产力及其存在的社会形式的在生产。离开了劳动力的在生产,社会生产力及其存在的社会形势的在生产,也就不可能进行,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教育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先行和特殊的重要地位,也正是从它作为实现劳动力在生产的手段这个角度,我们把教育纳入生产力及其存在的社会形式的范畴。任何社会再生产的内容,都是物质资料在生产、生产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有机统一。物质资料的再生产通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过程实现,而劳动力的再生产是通过人口繁衍和教育来实现的。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代,劳动力的在生产主要依靠教育来实现。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的社会形态中,科学活动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已由体力劳动者转变为脑力劳动者。因此,劳动力的再生产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体能劳动力的再生产,而主要是指科学劳动力(科技人才)的再生产,是指通过教育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

兴兴 发表于 2013-9-24 10:06:13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育学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