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是睡着的水 发表于 2013-10-16 20:12:34

听讲河婆谚言.姓蔡无桃公吾奈何,姓刘无能臣公吾成人!

又话蔡氏桃公生六子三十三孙-百三七色..刘能臣公十四子七十二孙..问各位大神是不是

微微 发表于 2013-10-16 20:27:03

:o

龙游东海 发表于 2013-10-16 23:07:19

:o

初中生 发表于 2013-10-16 23:07:24

:)

形影如云 发表于 2013-10-16 23:07:30

:P

兴兴 发表于 2013-10-17 11:45:02

:)

刘云月 发表于 2013-10-17 14:45:39

兴兴 发表于 2013-10-17 11: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能臣公传略

公名民鼎,字国诠,号能臣,谥庄毅,生于明朝天启7年丁卯岁[公元1627年]5月初7辰时,公将出生时,良田风门坳刘家低矮茅屋上空豪光冲天,家中异香滿室。公从小酷爱读书,他白天去山上放牛读书,晚上打着松明、竹火去金坑一家私塾向肖老师请教。后来又得来自长乐正上的贤人指点,至顺治3年,公已18岁,且所学有成,举止端庄,温文尔雅,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叙古论今,口若悬河,属对赋诗,捷才成章,声誉河婆。
   当时住在龙潭岭下寨的蔡氏富翁富甲一方,他仰慕风门坳上的才华出众的我先祖国诠公,特以高薪厚礼请他来当塾师。公不负所望,以超群学识为蔡姓培兰育桂。一次,公以自己辛苦教书的三十两白银代王颂牛贩垫付牛款,王颂知恩识报,成全了公与古明乡富翁王映明的千金小姐的婚事,‘罄盆招亲’一时传为佳话。清顺治10年[公元1653年]公从风门坳移居龙潭约汤坝,营室宫背。此时正值清朝初治,南粤政局未稳,河婆地区兵荒马乱,盗贼四起,田园荒芜,百姓背井离乡,另寻出路,此时先祖国诠公有过人智慧和胆识,且又为人忠厚诚实,他接纳、买进逃荒者的山林田地契约产权。这时,征粮税赋必须交潮州府,但沿途时有剪径抢劫,先祖能臣公每年想出不同办法,或持长剑扮作武士,或结集‘狮班’,或鱼篓装银作渔翁乘船…….他总能每年亲自按时把粮饷安全送交潮州府。能臣公的过人聪慧且雄才大略,打动了当时潮州府总兵刘进忠,总兵‘乃将龙潭一约之地粮山埔田,全数转契给刘能臣公,其面积为龙潭约一十八个山峰,东西四十里,南北七十里阔。’由于能臣公‘性成都里,咸载经营,大创光前裕后,秩佑无疆,生平创造有田租四千余石。’从此,能臣公成为富甲一方的显赫人物。
   据史可查,自清顺治2年至18年,河婆地区遭受五次官兵、山贼、土寇的大洗劫,被抢夺了数十寨村。康熙6年[公元1667年]某夜,龙潭大山肚贼寇袭击汤坝村,能臣公家门被破,被贼劫去白银千两,绸缎衣衫、锡制用器多件。当时,能臣公之夫人王氏已生六子,又刚娶夫人廖氏,面对贼群泰然自若,拂袖坐在交椅上,端起铜制水烟筒抽起烟来。一场意外灾劫过去了,能臣公亲自踏察山场,又请来地师刘明钦同谋研讨,设计建造了规模壮观、造型奇特又可防盗贼的‘起龙围’寨。清康熙13年[1674年]能臣公与河婆六约约正黄宏昭倡率六约百姓,逐走大山肚山贼,受皇恩顶带,赐扙赐帛,荣耀一时。
   能臣公自19岁娶室王氏,26岁移居汤坝营室宫背,27岁生长男,及至38岁第4、5等男相继襁褓,40岁娶侧室廖氏,后共生14子,所幸各男,均能奋发,或习文,或攻武,苦磨心志,力求长进,各自奋发,拼搏成才,多登学位,14子中,四贡元、六监元、四庠生,誉称‘十四红帽顶’, 极一时之盛。
   此后能臣公虽为阔富大家,但富而不奢,常以先父一显公平生忠厚,克勤克俭的家风训导14子、66孙子。此时,人丁繁盛,家业大振,康熙6年[公元1684年]公已57岁再创建大埔头寨、后于康熙36年[公元1697年]公已70岁又建泉水塘寨。以后14子分支各寨居住,长、二、三、四、五、七房分在大埔头寨居住,六、八、九、十、十一、十二房分在泉水塘寨居住,十三、十四房分在起龙围寨居住。一支繁衍大发的刘氏族系在龙潭形成了。清康熙乙酉岁[公元1705年]能臣公在起龙围寨辞世,享寿79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听讲河婆谚言.姓蔡无桃公吾奈何,姓刘无能臣公吾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