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扭子树
本帖最后由 liucheng-211 于 2013-9-11 21:54 编辑刘俊合 文 夜读汪曾祺的散文《泡茶馆》,其中有这么一段:这家茶馆门前,有一个小摊,卖酸角、拐枣(也是树上结的,应该算是果子,状如鸡爪,一疙瘩一疙瘩的,有的地方就叫鸡脚爪,味道很怪,像红糖,又有点像甘草)和泡梨。这个被汪曾祺称为拐枣的究景是什么果呢?在好奇心的驱驶下,一下子激发出我的求知欲望,立即上网百度查找拐枣的图片,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拐枣不就是我故乡的惹扭子么!在我的记忆里,已有30多年没见过这种很少见的果实,我甚至觉得那应该是一种绝迹的东西了,老先生这篇发表在一九八四年第九期《滇池》上的一篇散文,勾引起我童年生活中有关 “惹扭子”的记忆。 通过查阅百度百科,才知道“惹扭子”的学名叫枳椇,为鼠李科枳属植物,又名鸡爪树,鸡脚爪、万字果、枳犋、蜜屈律、木蜜、木珊瑚、鸡距子、鸡爪子、万寿果、金钩子、梨枣、枸、鸡爪梨、臭杞子、桔扭子等等。我们客家人是迁徙民系,在一路南迁路上几番与原居百越之地的畲瑶等族语言上相互渗透,早已不是标准的中原古音了,我想故乡“惹扭子”应是从“桔扭子”这个名称演化而来的,因为故乡客话“惹扭”就是弯曲之意。这个方言叫法可让我困惑很久,因为被乡人问到故乡那棵地标性的“惹扭子树”我竟不知它学名。后来查阅文献记载的树种里,原来“惹扭子”早已享受着优厚的礼遇。《诗经·小雅》中就有“南山有枸”的诗句。“枸即枳椇,南山谓之秦岭”(见《辞源》)。《陆疏》中说:“枸树山木,其状如栌,高大如白杨,枝柯不直,子着枝端,大如指,长数寸,啖之甘美如饴,八九月熟。今官园种之,谓之木蜜。曰蜜、曰锡,因其味也。曰珊瑚、曰鸡距,曰鸡爪、象其形也。” 这里说的八九月是农历,阳历便是10月前后。无论形与味,它都别具一格为中国特产,主产长江和黄河中下游各省。 记忆的仓库里,“惹扭子树”储藏在故乡小学旁边的山脚下。那时,天空高远,岁月悠长。从春天发芽、开花,到深秋果实成熟,整个过程都在隐忍的期盼里。想要将那一串串香甜的果实吃到嘴里,需要漫长而耐心的等待。每当天气渐渐的热起来,树叶也更加的茂密了。花期一过,绿叶间渐渐露出了如针头般大小的、褐色的果实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慢慢的长大,最后终于长成灰黑色的奇形怪状的“枝条”来。那就是“惹扭树”的果实了。它没有大多数果实那样华丽的外表,也没有苹果、柿子、橘子那样的艳丽,张扬自己、炫耀自己;也没有石榴那样美丽诱人,引人注目,让人赞不绝口。可以说它是模样最丑的果实,既无姿色也无炫耀的容颜。有的,只是作为树与同类的迥异。第一场霜降之后,那些饱满的果实才在风霜的欺凌下渐渐风干,生涩的果实浓缩了精华,最终成为一串串醇香甘甜的美味。佛家讲万物在心,追求修世。道家讲无牵无挂,追求避世。“惹扭子”的成熟过程,全在尘世之外的宁静和安详。 “惹扭子树”产量不是很大,果期却很长。记得故乡那唯一的一棵“惹扭子树”很高,比旁边的柏树要高出好几倍。树干也很粗,我们两、三个人才能围住,不容易攀爬。“惹扭子”像弯弯曲曲的棒状物,有如禽类的脚爪,关节周折,曲曲弯弯。没吃过它的人,看见它的样子,犹如面对一个脸上布满皱褶的老妇,大约要皱眉。可是,当你放在嘴里细嚼,才觉得它醇香、甜蜜,有点像葡萄干的味。早期的“惹扭子”是“打”着吃的,男孩子会捡石头冲打树冠,“打”下几串解馋。过了一阵子的“惹扭子”是“摇”着吃的,几个人合力去摇树干枝杈,成熟的“惹扭子”被摇着掉下来。再后来的“惹扭子”是“捡”着吃的,熟透的“惹扭子”会自己掉下来,每天早上上学的时候,“惹扭子”树底下,地面会散落一地“惹扭子”,都是头天晚上掉下来的。孩子们多会去捡,自己边走边吃,还带到学校给同学吃。大家吃着笑着,甜的不是“惹扭子”,而是快乐的童年。 如今40岁以上的故乡孩子很多都被“惹扭子”滋养过。这树也没有物主,谁都可以去“打”、去 “摇”、去 “捡”。 据资料显示“惹扭子”不仅含糖量高,而且含有多种维生素和18种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药用价值很广,《唐本草》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有记载。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果品。“惹扭子”还能浸泡酒,可活血、散瘀、去湿、平喘,对地下潮湿环境工作的人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另外“惹扭子”还能解酒,陆玑《疏义》中有记载,有人修缮房屋用此木,有一片叶子不慎落入酒瓮,酒竟化为水。 后来,我一直在外求学,再后来在外工作,享受当年的快乐也成了一种梦想和奢侈。今夜,我细细端祥着网络上下载的“惹扭子”图片,褐色的皮,还有一些没有熟透的带微黄有点青涩,一如当年青涩微甘的童年;另外一些熟得太久已变得干巴巴的,一如我老去的脸庞;而曲曲折折的形态,一如我走过的人生路……孩子也跑过来看图片,却是一脸的茫然,无法领会我描述的形象和味道。如果那棵老树还在,80后、90后的孩子们会和这棵树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会和我们当年的经历一样吗? 故乡的“惹扭子”树啊,你是朴实的树,是宁静的树,让我觉得:美的,其实不仅仅是外表。至此我蓦然发觉,“惹扭子”早已融进了我的生命。紧紧的连在枝头上的“惹扭子”,即使被扯开,也有细筋络相连。而我就像“惹扭子”一样,即使干枯老去,也离不开故乡的枝。 :) {: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 :P :loveliness: {: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