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cheng-211 发表于 2013-8-29 21:59:44

看 戏

本帖最后由 liucheng-211 于 2013-8-29 22:01 编辑

                                       刘俊合 文      孩提时,我特爱看戏,只要听到哪个村有演戏的,就顾不得吃晚饭,夜行十几里路去看戏。      丝竹悠扬,烟雨楼台,怀春女子,落魄书生,墙头马上,私定终身……在文化贫乏的偏远山区,看戏对故乡人来说是一场难得的视觉盛宴。因此每逢一些重大节日或是谁家有红白喜事什么的就会到山外去请戏班来演戏。每逢有戏,山民们就像过年过节似地欢喜。山寨处处洋溢着欢快的气氛,村民于是早早地离开了永远忙不完的土地,三三两两扛着椅子,板凳什么的从各自的家门往戏场旋踵而至。那场面煞是热闹。      特别是每年正月里迎大庙爷,故乡都会请戏班连唱三天大戏,村头的空地上,十分惹眼地搭起一个临时的戏台——台子是土坯垒的。帷幕半拉半开,台下没有座位,都是自己从家里搬来的杂七杂八的凳子、椅子什么的。而且看戏大都是晚上,没有路灯,相隔几里甚至几十里的山路,也挡不住乡亲们看戏的决心。早早地收了工,匆匆地吃了饭,大家就深一脚浅一脚,成群结队,黑灯瞎火地蜂拥而至。长条凳、小木凳、竹椅什么的,一到戏场就抢位置。      戏场离我家较近,一早搬上一条长条凳抢先占据了一个居中的好位子,盼着父母亲早点来看戏。      那些极有生意头脑的小商小贩们自然也不甘寂寞,也早早地占领了有利地点,星罗棋布地在戏场周围摆上令娃娃们眼馋的果糖瓜子之类的小吃,比如豆腐花、小米糖、甘蔗、凉粉什么的,简直是应有尽有……场面煞是热闹。虽然是山里,但因为通了公路,到夏天的时候,每逢有戏,还会有卖冰棍、气球的骑着自行车赶来凑热闹,卖气球的五颜六色地升起气球有多诱人就不必说,光那些冰棍就有红色、白色、绿色、桔黄色的。大家争相抢购,吃得小朋友个个的舌头都被染得很难看但都极其得意地伸出舌头张扬着,美着那……       戏好不容易开始了,大家就拼命地伸长脖子往前挤。当戏台下嘈杂的声音被最后一阵紧锣密鼓的响声压下去之后,坐在前头的、蹲在四周的、站在后头的乡亲们,便一齐瞪大了眼仔细欣赏戏台上进进出出的红男绿女,聆听演员们那半文半土、半吼半唱的戏文、台词和夸张拖腔的道白,于是大家便随着台上人物的悲喜哀乐,时喜时忧地渐渐把自己融入戏中……      演出的戏目很多,演员也很投入。生末净旦丑,吹拉弹唱念,刀枪剑戟斧,凤冠霞帔水袖,准备得可谓毫不马虎。这时,随着锣鼓紧凑的急响,碎步走出来一个白胡子老头,然后与对方交手,一个回合,又一个回合,头盔因没有戴稳不慎被对手用刀削去,大家一声惊恐!——白胡子老头急忙捡起重新戴上。
       惊恐之后呢?人们突然发现,原来那白胡子老头,其实是一个很年轻的后生仔装扮的,头发全是黑色的。而那假胡子呢,则是白白的,人们便大笑。
       戏曲是直接和观众交流的艺术,虽然年年都上演类似的节目,大多是村民都已熟悉了戏文和唱腔,但村民并不觉厌倦,反而观看得越多,越倍觉亲切,看后少不得要品头论足,学上几句的。至今农村不少年老者,包括我的爸爸妈妈,还能把某些戏文从头至尾述说一遍,间或哼上几句。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故乡父老对民间戏剧的钟爱之情。更特别的是,在故乡里看戏呀,往往是:戏台上有戏唱,台下有戏演。这不?你看那些男人们会点上一根烟,眯着眼,吞云吐雾地往一些他们熟悉与不熟悉的姑娘与大小媳妇聚集的人堆里喷!待女人们发觉,他们就假装正儿八经地谈农事、庄稼、收成什么的,装得很无辜的样子,叫你生气不得,然后与你嘻嘻哈哈乐上一阵。当然有时一些女人真的生气了也会拍着凳子大骂,那些男人就只好囁嚅着走开。而那些大小媳妇呢?也喜欢三五成群地在一起叽叽咕咕地相互调侃,说个没完:看看,那个男人的眼睛像死鱼一样盯着你呢,八成是看上你了吧?呵呵,看,她脸红了,被我说中了,动心了,呵呵……七嘴八舌,互不饶人。嘴里边说边吞着自炒的花生、瓜子,就这么说说东家,谈谈西家,论一阵,叹一阵。这时与其说她们是在看戏,倒不如说她们是来凑热闹。       当然,她们平日里难得一聚,各自忙着自己的家务与农活,也难得这么轻松自由。      不过,戏台下最活跃的要算孩子们了,开演之初,他们安静了一会,但看过一阵子之后,就觉得乏味,于是眼睛那么相互一眨,你从这个大人的腋下钻过去,我从那个大人的胯下爬出来,便疯狂地相互嬉耍起来。逢上中间休息,那些换了新衣裳的姑娘们,也如只只彩蝶,叽叽喳喳扎堆成一层乳白的光晕,不知为什么,她们总是没完没了地笑。后面又总是有一帮小伙子和邻村的光棍们围着推搡起哄。一忽儿人群忽散开了,一忽儿人群又呼地聚拢了。其中有故意高谈阔论者,故作正经地谈论一阵子之后,就觑空拿起手电筒朝大妹子大姑娘堆里乱晃乱照,说,什么东西飞到你的胸口里去了,于是大姑娘大妹子就起身乱叫乱跳,然后一些胆大的后生假装关怀地就往那些大姑娘大妹子的胸口摸去,然后道:我抓到了我抓到了!而那些胸口分明被摸了的姑娘大妹子们,看见小伙子手里捏拿的螳螂,蛾子什么的就面若桃花,心如蜜甜感激不尽了!——其实她们分明知道,那些虫子是他们事先捉了拿在手中的,但是双方都不点破。       正嬉闹着,随着一声清脆优美的声音传来——大家期盼的花旦出场了,大家于是立马安静了下来。但见花旦其人:身材婀娜,秀目顾盼,长裙拂地,宛若出水芙蓉;绛唇稍启,颤着清亮哭音,像幽泉喷涌清溪流淌。人们迷醉了。于是乎,有的随着音调,手指微点板凳;有的摇头晃脑,随着节奏而跟腔学唱;有的大约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处境,开始无声无息,后来竟然拿衣襟抹起泪来……忽然,唢呐高鸣,鼓乐齐奏,彩灯高照——原来才子佳人终于苦尽甘来,喜结良缘,人们欢欣鼓舞。       到此,戏也散场了。      于是大人小孩相互吆喝,同村亲友相互呼号,各自打着电筒火把什么的,扛着凳子椅子什么的争先恐后急急往家赶去。俗话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茶,最值得回味,最值得思索,也最值得期待。戏不仅是民族音乐,不仅是中国特色和地方文化的歌唱,它还是世事的浓缩和搬演,更是民间智慧和道德的演绎,故乡有1000多年的文化沉淀,有榕江水的千年吟唱,更有辛勤劳动的家乡父老。       如今的人们迷上了看电影,因为电影对于爱情的表达无论如何总是比戏剧来得大胆直白。街头也有低廉的戏剧唱片出售,戏曲频道也整天播着各家名角的精彩演出。到了这个时候,故乡草台戏班子已经生计维艰,很难见到它的踪影了。不过, 我还是很怀念山村祠堂里的戏文。“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流水行板里的一唱三叹,柔曼缱绻。那种暮色苍茫中的期待,执手相看泪眼的惆怅,对于爱情的朴素守望,让人生发出无边的想象,悠远的往事像蝴蝶翩翩,乘风而来……那种场景,那种氛围,大概最适宜怀旧吧。


                        

孔德 发表于 2013-8-29 22:24:00

小时候最喜欢看

水果篮 发表于 2013-8-29 22:24:06

:)

淡「绿色 发表于 2013-8-29 22:24:21

现在都没什么人看了

京人 发表于 2013-8-30 16:49:09

:)

圩肚人 发表于 2013-8-30 16:49:15

{: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

小布丁 发表于 2013-8-30 18:19:05

小时候最喜欢看,现在应该没什么人看了吧

兴兴 发表于 2013-9-18 16:32:29

{:soso_e10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看 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