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话故事:煮哩忙(不)定,食哩正定
还在未有改革开放,大家栓在一块穷的日子里,客家山寨上59452村有个叫快哥德剃头匠,头圆圆,笑眯眯,为人憨厚,做事认真负责,剃一个头差不多需要一个小时,动作慢跟他的名字和不相符。那时候,一个工折款8分钱,分配的粮食总是不够吃,有一顿没一顿,有时候米缸可以睡猫。快哥德桃花运倒好,娶了两次老婆,留不住,都甩手走了;第三次娶了个嫩老婆,名叫簪花。此妇人动作也很慢,做鬼都捡不到纸灰钱。
有一次,簪花把米缸里剩下的白米都倒到锅里去煮成了饭,吵了一盘翁菜,袼了一盘咸鱼,有煮了一碗她最喜欢吃的猪油渣拌咸菜。她慢条斯理地打开厨,拿碗取筷,拿勺,打锅盖,正准备盛饭吃。
这时候,快哥笑眯眯地领来了一个客人。他叫客人坐下,就拿了两个碗公,把锅里的饭都铲进了碗里,热情地招呼客人吃饭。
簪花眼勾勾地瞪着两只碗公,一直看到碗里粒饭无剩才把视线移开,嘴嘟嘟气得可以吊个猪屎篮。
邻居走了过来,问:“簪花,吃饭未?”簪花有气无力地回答:“煮哩忙(不)定,食哩正定!”后来簪花走了,嫁到讲学老的地方去了。快哥直到今天还打着光棍。不过簪花的经典语言还留在村里,常常被村里人利用。当有人讲起未有结局的事情时,就有人提醒说:“簪花说的,煮哩忙(不)定,食哩正定”. :) ;P {:soso_e103:} :) {:soso_e193:} {:soso_e199:} :o {:soso_e100:}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