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鸣在学校的人缘非常好,当记者表示想找几位学生了解他在学校的日常生活时,主动来了好几位他生前的好友、室友和同班同学。
靳达和马云飞是张震鸣的至交好友,在他最后的弥留之际,两人特意赶到广州陪伴在他的身边。回忆起张震鸣在校的生活、学习,两人都红了眼眶。“我陪着他去的医院,当时医生瞒着他,告诉我是脑部肿瘤的时候,我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个非常严重的病,一直以为做完手术后,他就会好起来,没想到会成为奢望。”马云飞是建院路桥专业的学生,虽然和张震鸣不是一个专业的学生,但都是学生会的干事,两人关系特别好,经常一起参加活动。
“张震鸣在11月中旬的时候就出现了症状,当时他老说头疼,身体没有力气,上下楼都感觉非常困难。我们就建议他去医院检查。当时他去的是中心医院,下午拿报告的时候,医生告诉他是脑积水需要住院治疗,让他考虑是回广州治疗还是留在徐州治疗。医生把他支开后,把我留了下来,很严肃的告诉我是脑部肿瘤,而且位置在脑干上,非常的严重,需要抓紧住院治疗。”马云飞说,从医院出来后他就向老师请假,并购买了当天的航班回了广州。当时是我送他去的车站,没想到会是最后一次送别。
手术前一晚还在和同学聊未来生活
张震鸣回到广州接受治疗。医生和张家人决定做手术搏一搏。手术排期在11月23日进行。“22日晚上7点多的时候,他还和我通了电话,当时语气非常的轻松,在电话里我们一起聊毕业后的生活,还说回到徐州后要好好的吃一顿。”马云飞说,在广州的时候,他的妹妹说,张震鸣在挂完他的电话后,找到医生询问手术费用,并把检查报告拍下来,发给他一个学医的同学,咨询这个病情。当时他的同学并不知道生病的是张震鸣,如实的回复了他,这个手术的成功率只有9%。知道这个结果后,他哭了一个晚上。
也在当天晚上,张震鸣主动和爸爸谈起了生死的问题。“老爸我有点事情和你说一下,如果我明天下不了手术台,就把有用的器官都捐了”。 张震鸣的父亲张英年至今仍记得儿子说这话时的表情、举止。“我观念比较传统,一开始并不同意,后来家里做医务人员的大姨说,让孩子借别人的躯壳再继续活着嘛。”张震鸣的妈妈张秀清说,她回忆起过去跟孩子曾讨论过器官捐献,以前看电视进行器官捐献的报道,他说如果是他肯定会捐,他说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马云龙也表示,当从张震鸣的父亲那里知道他做出捐献器官的决定时,我们知道他是真心地想去用自己的生命延续他人的生命。因为他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在学校里他经常参加一些志愿活动。
他是一个非常热心有爱心的人他是城轨16-5的助理班主任。在同学们看来,震鸣是一个可爱可敬的助班。在第一次班会上,他帮助大家了解大学生活,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涯目标,给大家上好大学的第一堂课。
面对想进入学生组织发展的同学,震鸣会把自己的学生干部经验告诉他,如何成功处理人际关系,赢得同学们的信赖,更好的服务班级、同学。面对想加强专业学习的同学,震鸣会把自己的专业学习资料、转本资料和考证资料找来,还会充分利用时间帮助辅导《爆破工程》等课程。
军训场地上,他与同学们一块训练,谈谈学习生活;学生宿舍里,他与同学们一块聊天,谈谈生活琐事趣事;练习广播体操时,在寒冷天气中,为了好成绩,和同学们一遍又一遍的练习。
“你是第一个和我说话的人,第一个加我QQ的人,第一个拉我班级群的也是你,太多太多的第一让我记住了你。你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也是我们的骄傲。”
23日,张震鸣的手术进行得还算顺利,然而,到了下午4点,张震鸣的病情骤然危重起来,陷入昏迷。在那段等待奇迹的日子里,张震鸣的妈妈张秀清和妹妹不止一次翻看着他的手机,微信里,他交代同学们将他买的吃的东西都分了,能用的东西也都拿走,别浪费。他和学弟学妹们交流的是考证、实习的心得……
喻云飞也是张震鸣在校好友。说起张震鸣他语气沉重了很多。“把快递物品分给同学是他交代我的。”喻云飞说,因为他离开徐州非常急,当时还有好几个快递都还没有收到。在广州住院时,他交代让我帮他拿快递,收到是吃的东西就分给同学,是电脑资料等学习用品就拿给需要的同学。只要有问题找他,他都是第一时间帮助去解决。他不仅是老师电脑的专职维修员,也是同学们的电脑专职维修员,有问题给他打电话他都是上门义务服务。
“张震鸣是我们宿舍的舍长,非常热心的一个人,只要他在宿舍其他隔壁宿舍的同学都会过来找他玩。”柴英贵说,震鸣是1994年出生的,而这一届的学生很多是1997年出生的,可以说是这届学生当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他跟人交往很真诚,大家都爱找他一起去吃饭。住院期间,他还关心同学,问人家有没有签订就业协议,还给学弟进行实习指导。
生活、学习上需要的用品都留下
在张震鸣离开的第七天,他的父母从广州来到张震鸣就读的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并带来了一大箱子的家乡特产,分给同学和老师,以表感谢。
靳达告诉记者,张震鸣的父母在徐州待了两天,他们流着眼泪走遍了学校的角落,看了看张震鸣曾经上课、生活过的地方。参观了云龙山、云龙湖,还去了苏宁广场。可以说把张震鸣曾经走过的地方,他们都去走了一遍。
来校处理后事的震鸣父母合影于苏建院西大门
靳达说,在学校办完所有的交接手续后,张震鸣的妈妈回到他的宿舍,流着眼泪整理着他的遗物时,还告诉我们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用品,如果需要都留下来,他们只带一点东西回去留作纪念。最后还叮嘱大家在学校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用心学习不要让父母担心。
张震鸣生前的床位靳达说,在临走的时候,张震鸣父母还拉着我们手说,虽然我儿不在了,但是你们也要常来广州。他是老师眼中精明又踏实的一个孩子
经常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同学和老师都非常喜欢他
鹿奎奎是张震鸣班级所在的专职辅导员,在他的手机里,还保存着张震鸣的微信。“在他做手术的前一天晚上,他还发了一条微信,表示要一战到底。没想到他再也没有站起来。”
鹿老师说,张震鸣是学生会办公室的一名干事,性格爽朗活跃。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同学和老师都非常喜欢他。 这个学生眼里特别有活,一些事情只要他看到了都会给做好,所以办公室的老师都非常喜欢他。“这次他生病我们都没有想到,更没有想到他会离开我们。当知道他在离开后,把器官捐献救助了6个人的生命后,大家都为他骄傲。张震鸣是我们学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班的学员,这个培训班只有三四十名学生,张震鸣在2015年就被备选进入。”
虽然要到明年6月份才毕业,但是张震鸣在今年的10月份就签订了就业协议。而且这个就业单位就是他大二实习时的公司。鹿老师说,他有一段时间经常在朋友圈内晒各种美食,后来一问才知道,是他实习单位的同事领导,经常带着他出去吃饭,给他买水果。他常说,人家出去实习都是瘦着几斤回来,他是胖了回来的。
专业群里第一个拿到BIM认证证书
周磊是张震鸣专业公共课的老师,可以说是除了班主任之外,是张震鸣接触比较多比较早的一位老师。“他到我们办公室来都是笑呵呵的,经常是老师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我能为你干点什么吗?非常有礼貌热情。”
周磊回忆称,2015年年底时,他刚上大一,我给他们上了四节政治课。当时徐州下了一场特别大的雪。张震鸣是南方来的没有见过雪,那场雪让他乐呵的不成样子,进教室上课的时候棉鞋都湿透了,衣服也湿了,进屋之后头发上还能看到冒着小蒸汽,连喊‘我太高兴了,从来没有见过雪。他在徐州感受到了人生第一场的大雪,雪地里撒欢、堆雪人、打雪仗、拍照、发朋友圈。
张震鸣电脑玩的非常“拽”,除了正常的上课学习参加活动之外,他的业余时间都在学习和探索电脑的知识。后来学习BIM电脑信息化的课程时,他比较钻这门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群里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拿到交通工程BIM认证证书的学生,这个证书的含金量非常的高,很少有学生考到这个证书。
周磊有一项资源库的建设项目,有时需要学生帮忙协助完成微课视频的录制,课件的优化、课程的剪辑编辑等需要电脑完成的工作,每一次张震鸣都主动过来帮忙。
23岁的张震鸣走了但正如他的朋友圈最后一条动态显示一一“明天最后一站,我的世界新启程”他的生命将以另一种方式得到延续。
大家一起送你最后一程小哥,一路走好张震鸣朋友圈、QQ截图均由其同学提供部分内容和图片综合自广州日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公众号都市晨报全媒体记者 张利英 吕品彭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小委编辑:马薇妮声在线、食在揭阳、撰稿人/祥哥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