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人 发表于 2015-6-24 10:05:26

东莞茶山镇助力揭西甲埔村打造果蔬供应链

时间: 2015年06月24日  来源:揭阳新闻网  作者: 记者 黄健新 陈文庆
  早上5时,东莞市茶山镇扶贫开发“双到”驻揭西县棉湖镇甲埔村干部贝松涛已经卷着裤腿,来到了蔬菜温室大棚,打开灌溉系统为细嫩青葱的苋菜补给水分。这片温室大棚总共有7个,占地面积2240平方米,都是他带着村干部搭建起来的。在大棚里,一畦畦苋菜油绿挺拔,泛发着诱人的光泽,待长至20厘米左右的时候便可采摘,销往香港等地,为甲埔村换来大把钞票。


  “三方五化”种出“莞揭香”


  蔬菜大棚的所在地,是甲埔村占地100亩的莞揭“双到”果蔬供应链合作——东莞茶山。棉湖甲埔产业基地,正是这个基地,为贫困村甲埔带来了脱胎换骨的转变。


  一直以来,由于村民普遍缺乏专业种植技能,也缺乏明晰的农业发展思路和足够的启动资金,甲埔村农业经济效益提不起来,村集体年收入甚至不足1万元。2013年6月,东莞市茶山镇对口帮扶甲埔村后,将目标锁定在农业产业发展上,计划在甲埔村范围内打造一个占地500亩、年产量超过1500吨的集生产、加工、配送、销售于一体的大型果蔬种植基地,进一步辐射整个揭西县乃至揭阳市。基地生产的苋菜、玉米、番薯苗等农产品,以优质环保而广受市场欢迎,被定名为“莞揭香”。以“莞揭香”这个响亮的品牌,擦亮农业产业扶贫的底色。


  为此,茶山镇与揭西县及东莞市为农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于2014年6月签订了《莞揭“双到”果蔬供应链合作——揭西。茶山框架协议》,三方共同建立两地政府支持、龙头企业带动的果蔬种植合作关系,为基地的发展带来行政与商业的双重保障。


  在此框架之下,茶山镇扶贫工作组修建电动化排灌系统,搭建温室大棚、硬底化机耕路,引进了先进种植技术和冷藏保鲜技术,实现产地标准化;按照“百亩起步、建立冷库、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实施步骤,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推进生产规模化;协助甲埔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动村民参与走“莞揭香”品牌路线,推动产品品牌化;拉动东莞为农公司、石碣润丰国际蔬菜交易中心等与基地完成产销对接,并着手建设电商推广店,进行销售高端化;还采取视频教学、专家辅导、基地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将当地农民发展为果蔬生产种植社员、收购流通社员、农资销售社员和组织经营社员,帮助农民实现现代化。


  这套系统化的开发式扶贫措施,驻村工作组将之概括为“三方五化”产业发展模式。


  订单到户村民齐致富


  “三方五化”产业发展模式对甲埔村来说,发展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甲埔村首期统筹了村内100亩连片集体土地,在茶山镇的帮扶下已落实62.3万元开辟了蔬菜温室大棚、水果玉米基地、番薯种植基地等项目,还建成了面积2240平方米的产业综合服务中心。如今,这里每天至少有1200斤苋菜运往香港,其他果蔬也都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而甲埔村集体也因此每年收入20~30万元。


  今年60岁的甲埔村民王文城是果蔬生产种植社员,每天他从基地固定拿到80元的工资,这足以供他日常开销。不仅如此,他还承包了1亩多的土地,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种上了进口的水果玉米,并通过合作社学会了专业的玉米种植技术。“收成好的话,1年这片田园可以为我带来2万多元的收入呢!”王文城自豪地笑起来。


  “我们现在还与果蔬收购商家对接订单,正在逐步落实订单到户,目前已经将20%至30%的订单转给村里的农户,”茶山镇驻村工作组组长卫杰波向记者介绍,“接下来这个比例还会继续增加,希望最终可以将80%以上的订单落实到农户,这样不仅可以带动村民增收,基地也可以腾出更多资源,为甲埔村试验种植新的优质果蔬品种。”


东莞茶山·棉湖甲埔产业基地的建成为村集体和村民开辟增收门路。 黄健新 朱叠华 摄

  (编辑:黄晓芸)


jiexizaixianwan 发表于 2015-6-24 20:55:17

{:soso_e100:}

雪娃娃 发表于 2015-6-24 22:36:40

:)

JENEY 发表于 2015-6-24 22:36:51

:o

大同 发表于 2015-6-24 22:36:54

:)

黑蔷薇 发表于 2015-6-24 22:36:58

:lol

溪东 发表于 2015-6-24 22:37:03

:)

小红帽 发表于 2015-6-24 22:37:08

:o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莞茶山镇助力揭西甲埔村打造果蔬供应链